• Q肛门旁有硬块且疼痛,怎么办

    A  肛门旁硬块疼痛,可从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三方面着手。日常护理包括保持肛门清洁、调整饮食、避免久坐;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生素、消肿止痛药物、痔疮膏;手术治疗则针对病情严重者。   1.日常护理:   保持肛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尤其是排便后,可减少细菌滋生,防止感染加重。   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避免久坐:长时间坐着会使肛门部位血液循环不畅,加重硬块疼痛。应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增强体质,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当肛门旁硬块疼痛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以控制感染。   消肿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缓解疼痛和肿胀。   痔疮膏:对于因痔疮引起的肛门旁硬块疼痛,可使用痔疮膏,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云南白药痔疮膏等,能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   坐浴药物: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起到消毒杀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症状。   栓剂:如肛泰栓、普济痔疮栓等,可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减轻疼痛和炎症。   3.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如果肛门旁硬块是肛周脓肿形成的,一旦脓肿成熟,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排出脓液,缓解疼痛。   痔疮切除术:对于严重的痔疮引起的硬块疼痛,可考虑进行痔疮切除术,彻底解决问题。   肛瘘手术:若硬块疼痛是由肛瘘导致的,需进行肛瘘手术,如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术等。   术后护理:手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康复指导:术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提肛运动等,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肛门旁硬块疼痛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生活质量。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可有效缓解症状,告别疼痛。但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肛肠外科就诊。
    王琳芳
    王琳芳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5-04-01
  • Q老是想大便却拉不出吃什么食物能缓解

    A  老是想大便却拉不出,即便秘,可通过食用一些食物改善。有助于缓解便秘的3种食物分别是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如芹菜、苹果、燕麦等。   1.芹菜:芹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肠道中可以吸收大量水分,使粪便变得松软且体积增大,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同时,芹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2.苹果:苹果富含果胶,这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果胶在肠道内可以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增加粪便的水分含量,防止粪便干结。此外,苹果中的有机酸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而且苹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对肠道健康有益。   3.燕麦:燕麦是一种全谷物食品,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特别是β-葡聚糖。β-葡聚糖可以在肠道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促进肠道健康。同时,它能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水分,改善便秘情况。燕麦还能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对整体健康有诸多好处。   4.除了上述食物,在日常饮食中还应注意增加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更易于排出体外。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大约1500-2000毫升。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导致便秘。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胃肠蠕动,也有助于改善便秘问题。   便秘会给人带来不适,通过食用芹菜、苹果、燕麦等食物,结合增加水分摄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适当运动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老是想大便却拉不出的困扰。若便秘问题持续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就诊。
    王琳芳
    王琳芳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5-03-31
  • Q疫情期间,如何有效预防便秘

    A  疫情期间有效预防便秘,可从调整饮食结构、建立良好排便习惯、适度运动锻炼、合理使用药物、调节心理状态等方面入手。   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可使粪便保持湿润,易于排出。   2.建立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长期坚持可形成排便反射。排便时要专注,避免玩手机、看报纸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减少排便时间,避免久蹲。   3.适度运动锻炼:由于疫情可能会限制外出活动,但仍可在家中进行适度运动。如进行瑜伽、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运动,能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肠道蠕动。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等,增加身体的活动量。   4.合理使用药物:如果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后便秘仍未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如容积性泻药,常用的有硫酸镁、硫酸钠等,能增加粪便中的水分,使粪便松软易排出;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可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比沙可啶等,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但使用药物必须遵医嘱。   5.调节心理状态:疫情期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导致便秘。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肠道正常蠕动。   疫情期间预防便秘需要综合多方面进行。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建立良好排便习惯、适度运动锻炼、合理使用药物以及调节心理状态等措施,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若便秘问题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腹痛、便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就诊。
    王琳芳
    王琳芳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5-03-31
  • Q胆红素高到底怎么回事呢

    A  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解和破坏的产物,也是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胆红素升高,往往提示身体出现了某些异常,以下为你详细解读背后的成因。​   肝脏疾病​   肝炎:无论是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还是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都可能引发肝细胞受损。肝细胞一旦受损,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就会下降,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同时升高。比如乙肝患者,病毒持续攻击肝细胞,肝功能下降,胆红素代谢随之出现紊乱。​   肝硬化:长期的肝脏损伤会使肝脏组织纤维化,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结构被严重破坏,胆红素的代谢与排泄受阻,进而导致胆红素升高。同时,肝硬化还可能引发门脉高压,致使胆管受压,进一步加重胆红素的排泄障碍。​   胆管疾病​   胆结石:胆结石可阻塞胆管,使胆汁无法顺利排入十二指肠。胆汁淤积在胆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胆管破裂,胆红素反流入血液,造成胆红素升高。以胆囊结石为例,结石堵塞胆囊管时,不仅会引起右上腹疼痛,还会导致胆红素指标异常。​   胆管炎:胆管因细菌感染引发炎症,会导致胆管狭窄或梗阻,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血红蛋白释放过多,生成的胆红素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大量积聚,导致胆红素升高。例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形态异常,寿命缩短,易发生溶血,进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溶血症:母婴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会被母亲的抗体攻击,发生溶血反应,致使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出现黄疸症状,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   其他因素​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升高。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生活习惯:长期酗酒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度劳累、熬夜也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胆红素升高原因多样,发现胆红素异常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孙华健
    孙华健 副主任医师 六安市人民医院
    2025-03-31
  •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