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埋伏牙会带来哪些危害?

    A  埋伏牙会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牙列不齐、囊肿或肿瘤形成、咬合关系紊乱、影响美观等危害。   1.邻牙牙根吸收:埋伏牙可能会对相邻牙齿的牙根产生压迫,使邻牙牙根发生吸收现象。牙根吸收会导致邻牙的稳固性下降,严重时可能引起邻牙松动、移位甚至脱落。这是因为埋伏牙在生长过程中,其位置和方向可能异常,与邻牙的牙根距离过近,从而对牙根产生机械性的压迫,破坏了牙根周围的组织,影响了牙根的正常发育和维持。   2.牙列不齐:埋伏牙的存在会打乱正常牙齿的排列顺序,导致牙列拥挤、错位等情况。由于埋伏牙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使得其他牙齿无法在正常的位置萌出和排列,进而影响整个牙列的整齐度。牙列不齐不仅影响口腔的美观,还会增加清洁牙齿的难度,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残留,引发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3.囊肿或肿瘤形成:埋伏牙周围可能会形成含牙囊肿或其他肿瘤性病变。这是因为埋伏牙的牙冠周围会有液体渗出,逐渐形成囊肿。如果囊肿不断增大,会对周围的骨质造成破坏,影响颌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而且,少数情况下,埋伏牙相关的病变还可能发展为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4.咬合关系紊乱:埋伏牙会干扰正常的咬合关系,使上下牙齿在咀嚼时不能正常接触和磨合。咬合关系紊乱可能导致咀嚼效率降低,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长期的咬合紊乱还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疾病,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口腔健康。   5.影响美观:当埋伏牙影响到牙齿的正常排列和萌出时,会导致面部外观不协调,影响患者的容貌美观。尤其是前牙区的埋伏牙,可能会使牙齿出现间隙、突出或凹陷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其自信心和社交活动。   埋伏牙会带来多种危害,包括邻牙牙根吸收、牙列不齐、囊肿或肿瘤形成、咬合关系紊乱以及影响美观等。这些危害不仅会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埋伏牙应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13
  • Q牙周炎导致口臭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A  牙周炎口臭主要由牙菌斑、牙结石、食物残渣、牙周袋溢脓、口腔菌群失调等因素引起。   1.牙菌斑: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落,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细菌在牙菌斑中大量繁殖,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挥发性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具有难闻的气味,从而导致口臭。   2.牙结石:牙结石是由牙菌斑和口腔内的矿物质逐渐沉积形成的。它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同时也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牙结石表面粗糙,容易吸附食物残渣和细菌,进一步加重口臭。   3.食物残渣:牙周炎患者的牙龈往往会出现萎缩,导致牙齿之间的缝隙增大,食物残渣容易嵌塞在这些缝隙中。如果不及时清理,食物残渣会在口腔内发酵、腐败,产生异味。   4.牙周袋溢脓: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炎性渗出物,当这些物质排出时,会带有明显的臭味,导致口臭。   5.口腔菌群失调:牙周炎会破坏口腔内的生态平衡,导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这些有害菌会分解口腔内的蛋白质、糖类等物质,产生具有臭味的代谢产物,引起口臭。   牙周炎口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含漱剂等药物辅助治疗也很重要。总之,及时治疗牙周炎,改善口腔环境,才能有效消除口臭。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12
  • Q牙菌斑该如何去除?

    A  去除牙菌斑的方法有刷牙、使用牙线、使用漱口水、洗牙、刮治等。   1.刷牙: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较基本且重要的方法。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较后将口腔牙齿全部清洁干净。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2.使用牙线:牙线能有效清洁牙齿邻面的牙菌斑,这些部位是牙刷难以触及的。取一段约20-25厘米长的牙线,将其两端绕在两手的中指上,用拇指和食指将牙线绷紧,轻轻滑入牙缝中,呈“C”字形包绕牙齿邻面,上下刮动,清除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使用牙线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牙龈。   3.使用漱口水:漱口水可以辅助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抑制牙菌斑的形成。市面上常见的漱口水有含氟漱口水、抗菌漱口水等。含氟漱口水能增强牙齿的抗酸性,预防龋齿;抗菌漱口水可以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繁殖。使用时,将适量漱口水含在口中,鼓动腮部,使漱口水充分与牙齿、牙龈接触,持续漱口30秒至1分钟后吐出,不要立即喝水或进食。   4.洗牙:洗牙是一种专业的口腔清洁方法,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震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和色素沉着。一般建议每年洗牙1-2次,能有效预防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洗牙后可能会出现牙齿敏感等不适症状,通常在几天内会自行缓解。   5.刮治:如果牙菌斑已经钙化形成牙结石,并深入到牙龈以下,单纯的洗牙可能无法完全清除,这时就需要进行刮治。刮治是使用专业的刮治器械,将牙龈下的牙结石和牙菌斑清除干净。刮治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疼痛,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去除牙菌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关键。日常要坚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洗牙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口腔问题,应及时就医治疗,以维护口腔健康。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12
  • Q口腔起泡如何快速消除

    A  口腔起泡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使用药物、补充维生素、及时就医等方式快速消除,同时需了解起泡原因,如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黏液腺囊肿等。   1.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口腔黏膜,加重起泡症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等,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修复。此外,要保持饮食清淡,减少油腻、甜食的摄入。   2.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口腔起泡的恢复。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使用药物:如果是口腔溃疡引起的起泡,可使用冰硼散、口腔溃疡散、西瓜霜含片等药物,这些药物能起到消肿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若是疱疹性口炎导致的,可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对于疼痛明显者,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止痛药物,但需遵医嘱使用。   4.补充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可能导致口腔起泡,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片等。维生素B2参与人体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对维持口腔黏膜健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   5.及时就医:如果口腔起泡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是黏液腺囊肿、天疱疮等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黏液腺囊肿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天疱疮则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口腔起泡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使用药物、补充维生素等方法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12
  •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