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五官科
肿瘤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骨科
传染病科
其他
生殖科
整形美容
肛肠科
全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儿科
中医妇产科
中医针灸科
中医五官科
中医骨科
中医男科
中医综合
中医脾胃病科
中医肺病科
中医肿瘤科
中医乳腺外科
中医免疫内科
中医内分泌科
中医呼吸科
中医心内科
中医感染内科
中医按摩科
中医消化科
中医皮肤科
中医神经内科
中医老年病科
中医耳鼻咽喉科
中医肛肠科
中医肝病科
中医肾病科
中医血液科
中西医结合科
Q
做完艾灸浑身没劲怎么回事?
A
做完艾灸浑身没劲,主要是因为做艾灸时会耗费很多能量,所以有些人做完艾灸会全身无力,这样的患者再次做艾灸需要控制好艾灸的时间。一般艾灸时间需控制在15-20分钟,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可以做30-60分钟。建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调节艾灸时间,若做30分钟没有浑身无力的不适感,则下次也可以做30分钟,否则需减少艾灸时间。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3-28
Q
哺乳期可以针灸吗?
A
哺乳期患者可以针灸。哺乳期牵涉到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因此哺乳期妇女在患病期间药物的使用十分受限。针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无需药物的口服,对婴儿不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哺乳期的妇女而言,针灸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3-28
Q
鼻子干燥如何使用中医调理
A
鼻子干燥是常见不适症状,四季调养可从饮食、中药调理、生活习惯、穴位按摩、环境调节等方面入手改善。 1.饮食调养:春季应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甘蔗、蜂蜜等。梨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甘蔗能清热生津、润燥下气;蜂蜜可滋阴润燥、润肠通便。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食用绿豆、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绿豆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苦瓜能清热泻火、解毒明目。秋季气候干燥,宜多吃百合、银耳等润肺的食物,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冬季寒冷干燥,可食用一些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羊肉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核桃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 2.中药调理:可选用一些具有滋润鼻腔作用的中药,如麦冬、沙参、玉竹等。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沙参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玉竹能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将这些中药煮水饮用,可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但需遵医嘱。 3.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身体的消耗。此外,还要注意戒烟限酒,避免吸入刺激性的气体,如烟雾、粉尘等。 4.穴位按摩:经常按摩迎香穴、印堂穴等穴位,可促进鼻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鼻子干燥的症状。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按摩时,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可按摩数次。 5.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在干燥的季节,可在室内放置一盆水,也能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此外,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可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通过四季的饮食调养、中药调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穴位按摩以及环境调节等多方面的综合调养,能有效改善鼻子干燥的状况。若鼻子干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或中医科就诊。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3-28
Q
缓解心口疼,中医有哪些妙招
A
缓解心口疼,中医有穴位按摩、中药调理、艾灸疗法、饮食调节、情志调节等妙招。 1.穴位按摩:按摩内关穴、膻中穴、神门穴等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口疼。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揉此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按摩它可宽胸理气。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刺激该穴位有助于改善心痛症状。按摩时可用手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 2.中药调理:可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的中药。例如丹参,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常用于胸痹心痛。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对心口疼也有一定疗效。瓜蒌薤白半夏汤也是经典方剂,可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缓解心口疼症状。不过,使用中药调理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论治,务必遵医嘱。 3.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选取心俞穴、厥阴俞穴等穴位进行艾灸,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心俞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厥阴俞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时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4.饮食调节: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理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功效。玫瑰花能理气解郁、和血散瘀。黑木耳有活血止血、益气润肺的作用。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5.情志调节:情绪波动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口疼症状。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练习书法等方式调节情志,有助于缓解心口疼。 心口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的穴位按摩、中药调理、艾灸疗法、饮食调节和情志调节等妙招,在缓解心口疼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心口疼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中医方法可作为辅助手段,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3-27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