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有哪些分型?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脏疾病,有单纯性和多囊性两种形式,以及包虫病这一特殊类型。单纯性肝囊肿和多囊性肝病通常为先天性发育,肝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囊肿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较薄,能够在影像学检查中被发现。其发病率差距较大,单纯性囊肿的发病率在2.5%~18%之间,多囊性肝病为1/15800。囊肿发病率在女性中更常见,症状也更明显,因为女性、外源性雌激素和多胎妊娠是囊肿进展的危险因素。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常见于畜牧业地区。
肝囊肿的临床症状因类型不同而不同,部分囊肿没有症状,当体积增大或压迫重要组织时,可能出现腹胀、腹部不适等,还可能导致皮肤、黏膜黄染等情况。大多数肝囊肿是良性的,但在存在右上腹痛、腹部包块、肝大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不同类型的肝囊肿病因及临床表现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1. 先天性肝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较为常见,主要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内部充满透明液体,多发于 40 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先天性肝囊肿一般认为起源于肝内迷走的胆管,可能是胚胎时期肝内胆管和淋巴管发育障碍所导致,也可能是胎儿时期患胆管炎或肝内胆管其他疾病,引起局部增生阻塞后造成的近端扩张。先天性肝囊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腹部手术时发现,囊肿增大至一定程度可对周围脏器产生压迫,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合并感染可发生发热、畏寒、腹痛等肝脓肿类症状。医生诊断先天性肝囊肿,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如 B 超检查在囊肿处呈液性暗区或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可确定囊肿大小、部位及数目;X 线检查常可显示肝影增大,膈肌升高和胃肠道受压、移位等征象;CT 检查多发性肝囊肿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肾、肺及其他脏器有无囊肿或先天性畸形存在;肝核素扫描肝区可显示占位性病变(囊肿直径>3 厘米者)。
2. 创伤性肝囊肿
创伤性肝囊肿通常是由于外伤导致。创伤性的肝囊肿可为肝囊肿的发病原因之一,通常是肝脏受到外伤,引起局部的肝细胞破坏,使囊壁异常引发肝脏囊肿。一般都是在肝组织受到轻微的创伤后,局部发生出血的现象,但是由于出血量比较少、出血的速度比较慢,没有能够穿破肝脏包膜,所以没有发生显性出血。血液被局部的结缔组织包裹,里面的有形成分逐渐吸收,就会形成囊肿。因外伤引起的肝囊肿,只要体积不大,暂时就没有处理的必要,一般也不会影响肝脏功能。
3. 炎症性肝囊肿
炎症性肝囊肿是由于肝脏发生炎症后形成。炎症性肝囊肿可能由遗传因素、感染、化学刺激引起。遗传因素方面,家族中存在炎症性肝囊肿病史的人群,患有此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感染方面,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可能会导致肝脏发生炎症并形成囊肿。化学刺激方面,药物或毒物的暴露也可能是炎症性肝囊肿的原因,某些药物、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在肝脏中积累,可能损害肝脏细胞,从而造成炎症性肝囊肿的形成。炎症性肝囊肿主要是肝内胆管的炎症、结石导致胆管发生狭窄,形成潴留性的囊肿。
4. 肿瘤性肝囊肿
肿瘤性肝囊肿是由于肝脏内部的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肝脏内形成。肿瘤性囊肿主要包括肝囊腺瘤、肝囊腺癌等,偶见肿瘤侵及胆管导致的潴留性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