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 主页
  • 视频
  • 语音
  • 文章
  • 问答
  • 擅长

    中药治疗脾胃病、结石、甲状腺肺乳腺结节、月经不调、多汗、溃疡性结肠炎、硬膜外血肿、睡眠障碍、肠梗阻、肿瘤、丹毒,亚健康调理。

    简介

    王成阳博士简介:30年临床,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安医大中西医结合硕导,国自然函审专家,规培责任导师,治疗组组长,感控质控医师,科研启蒙导师。临床特长: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男科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产后病、胆肾结石、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口腔溃疡、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汗证、硬膜外血肿、溃疡性结肠炎、血尿、肠梗阻、下肢丹毒、阑尾脓肿、过敏性咳嗽、中医药防治肿瘤、内科疑难杂病、亚健康调理及治未病。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青委常委、肺系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学术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发表论文23篇,SCI6篇,主编专著1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学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科进修。誉: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2次,安徽省科技二等奖1次,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厅的一等奖。优秀教师,较受欢迎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科研启蒙导师,专业个人及科技工作者,指导学生获双百双创省赛三等奖、教育厅立项各一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全国肺系病优秀论文。...

    作品展示

  • Q中医调理恶心干呕的靠谱方法有哪些

    A  中医调理恶心干呕可通过中药、穴位按摩、艾灸、食疗、针灸等方法。   1.中药: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这些药物具有和中理气、消食化积等功效,对缓解恶心干呕有一定作用,需遵医嘱使用。   2.穴位按摩: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内关穴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足三里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中脘穴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3.艾灸:艾灸神阙穴、关元穴、脾俞穴等,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止痛的效果,改善恶心干呕症状。   4.食疗:食用生姜、紫苏、山楂等食物。生姜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紫苏能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山楂可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5.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目的,需由专业针灸医生操作。   中医调理恶心干呕的方法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调理,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4 15:10:14
  • Q宫寒症状,中医如何调理

    A  宫寒常见的5个症状有月经异常、小腹冷痛、手脚冰凉、白带异常、容易发胖等。   1.月经异常:宫寒会导致女性月经周期紊乱,出现月经推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情况。月经颜色可能发暗,有血块,在经期还会伴有明显的腹痛、坠胀感。这是因为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使得经血不能顺利排出。   2.小腹冷痛:宫寒者常感觉小腹部位发凉,用手触摸能明显感觉到温度低于其他部位。在经期或受寒后,小腹冷痛的症状会加重,疼痛性质多为冷痛、刺痛,热敷后症状可有所缓解。这是寒邪侵袭胞宫,气血遇寒则凝,不通则痛。   3.手脚冰凉: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宫寒女性也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这是因为宫寒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不能充分到达四肢末端,从而使手脚得不到足够的温煦。   4.白带异常:宫寒会引起女性白带增多,质地清稀,颜色多为白色。这是由于宫寒导致体内寒湿内生,下注胞宫,从而出现白带异常的症状。   5.容易发胖:宫寒者往往身体代谢功能较差,能量消耗缓慢,脂肪容易堆积,尤其是腹部。这是因为子宫寒冷,身体为了保护子宫,会自动囤积脂肪来为子宫保暖。   对于宫寒的应对方法,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桂圆、红枣、羊肉等。药物方面,艾附暖宫丸、乌鸡白凤丸、暖宫七味散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需遵医嘱使用。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下肢的保暖,避免受寒。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如果宫寒症状严重,建议到正规医院的妇产科或中医科就诊。   宫寒会给女性带来多种不适症状,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宫寒的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改善宫寒状况至关重要。通过饮食、药物、保暖和运动等多方面的综合调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宫寒症状。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3 14:49:29
  • Q想咳嗽又咳不出来,中医有哪些调养妙招

    A  想咳嗽又咳不出来,中医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穴位按摩、呼吸锻炼等方法进行调养。   1.中药调理:许多中药对缓解想咳又咳不出的症状有一定效果。比如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情况;苦杏仁能降气止咳平喘,常用于咳嗽气喘等症状;百部有润肺下气止咳的作用,对于新久咳嗽都适用。使用中药调理时需遵医嘱。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肺俞穴、列缺穴、太渊穴等,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咳嗽症状。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刺激它可调理肺气;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能宣肺解表、通经活络;太渊穴为肺经原穴,可补肺益气、止咳化痰。不过针灸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3.饮食调养:在饮食方面,可选择一些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例如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可生食或煮成梨汤饮用;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与粳米一起熬粥;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可做成银耳羹食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4.穴位按摩:自行按摩一些穴位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按揉天突穴,它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按揉此穴位可宣通肺气、消痰止咳;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按摩膻中穴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揉合谷穴可疏风解表、通络止痛,对咳嗽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5.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呼吸锻炼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咳嗽症状。比如腹式呼吸,患者可平躺在床上,放松全身,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尽量用腹部进行呼吸。还有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   想咳嗽又咳不出来时,中医的调养方法多样,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穴位按摩和呼吸锻炼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养方式。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或中医科就诊,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3 14:48:14
  • Q中医如何调养肝上长血管瘤的体质

    A  中医调养肝上长血管瘤的体质,可从情志调节、饮食调整、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运动锻炼等方面入手。   1.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易导致肝郁气滞,加重病情。   2.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苹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中药调理:可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药,如丹参、赤芍、三棱、莪术、鳖甲等,但需遵医嘱使用。   4.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太冲、期门、肝俞等,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肝脏功能。   5.运动锻炼:适当进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中医调养肝上长血管瘤的体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但中医调养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若病情有变化,需及时就医。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3 14:46:25
  • Q老年人中耳炎耳鸣,如何调养更有效

    A  老年人中耳炎耳鸣调养可从饮食、生活习惯、心理、药物、就医等方面入手。   1.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粗粮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耳部卫生,防止水进入耳朵。   3.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   4.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倍他司汀等。   5.就医: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耳部检查,若耳鸣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及时就医治疗。   老年人中耳炎耳鸣调养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从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合理使用药物,定期就医检查,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3 14:45:30
  • Q中医如何调理身上起红斑?

    A  身上起红斑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等进行中医调理。   1.中药内服:可选用消风散、犀角地黄汤、当归饮子等方剂,能疏风清热、凉血化瘀、养血润燥,改善红斑症状。   2.中药外用:用苦参、黄柏、白鲜皮等中药材煎水湿敷或外洗,有清热燥湿、止痒的作用。   3.针灸:针刺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可调节气血,促进机体恢复。   4.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多吃清热凉血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莲藕等。   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皮肤清洁,减少外界刺激。   中医调理身上起红斑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红斑成因复杂,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3 14:41:19
  • Q咽东西嗓子疼,中医和西医谁更有效

    A  咽东西嗓子疼,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西医针对病因治疗,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影响疗效的因素有病情类型、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治疗周期、药物副作用等。   1.病情类型:病毒感染引起的,中医中药可能调节机体免疫对抗病毒;细菌感染时,西医抗生素更有针对性。   2.严重程度:轻度咽痛,中医调理可能缓解;严重感染伴高热等,西医治疗起效快。   3.个体差异:有人对中药敏感,有人对西药反应好,需个体化选择。   4.治疗周期:中医调理慢但巩固效果好;西医短期控制症状快。   5.药物副作用:中药副作用相对小;西药抗生素可能有耐药、过敏等问题。   咽东西嗓子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医或西医治疗,也可中西医结合。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或中医内科就诊。遵医嘱治疗,以获良好疗效。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2 14:58:47
  • Q眼睛上眼皮长白点,中医如何调理

    A  眼睛上眼皮长白点,可能由脂肪粒、睑裂斑、结膜结石、麦粒肿、霰粒肿等引起。中医调养可从饮食、中药、按摩、针灸、生活习惯入手。   1.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清热明目食物,如苦瓜、菊花、枸杞等,减轻体内湿热。   2.中药:可选用夏枯草、金银花、野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遵医嘱煎服。   3.按摩:按摩睛明、攒竹、丝竹空等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4.针灸:在专业医生操作下,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气血。   5.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用眼,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眼睛上眼皮长白点可通过中医调养改善。饮食、中药、按摩、针灸和良好生活习惯相互配合,能起到一定作用。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22 14:47:56
  •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