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 主页
  • 视频
  • 语音
  • 文章
  • 问答
  • 擅长

    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矮小、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保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皮肌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风湿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炎症性疾病、周期性发热、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

    简介

    李冀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助理,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擅长儿童风湿性疾病、儿童免疫缺陷病、儿童肾脏疾病、儿童过敏性疾病、儿童健康保健与科普。...

    作品展示

  • Q儿童心包炎是怎么回事

    A  儿童心包炎是儿童时期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都需要家长关注。   1.病因:儿童心包炎病因多样,感染是常见原因,如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多见;细菌感染常见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外伤、药物等也可能引发心包炎。   2.症状:心包炎症状因病情轻重而异。轻症可能仅表现为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胸痛,多为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肩部、颈部等部位;还可能有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包积液增多,压迫心脏及周围组织所致;部分患儿会出现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3.诊断:医生诊断儿童心包炎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近期是否有感染等情况。体格检查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等体征。辅助检查方面,心电图可出现特征性改变;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心包积液的量及部位,是诊断心包炎的重要手段;还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4.治疗: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和病情。对于感染性心包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则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若心包积液量较多,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可能需要进行心包穿刺抽液或心包切开引流术。同时,患儿需卧床休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5.预防:预防儿童心包炎,要注意增强孩子体质,**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在传染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场所,防止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降低心包炎的发生风险。   儿童心包炎对孩子健康有较大影响,家长应提高警惕。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知识,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及时就医治疗。一旦怀疑孩子患有心包炎,应尽快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4-01 13:50:37
  • Q4岁宝宝不同阶段的视力有什么变化

    A  4岁宝宝视力变化在不同阶段有差异,包括视力发育初期、快速发育期、相对稳定期、视力波动期、视力巩固期等阶段呈现不同特点。   1.视力发育初期:宝宝刚出生时,眼睛结构尚未发育完全,视力很差,仅能感知光和模糊的影像。到1-2个月时,开始能注视眼前较大的物体,并能短暂地追随物体移动。3-6个月,视力逐渐提高,能看清眼前的人脸,对色彩也有了一定的感知。   2.快速发育期:6个月到2岁是宝宝视力快速发育的阶段。此时宝宝的眼球迅速生长,视力明显提升。到1岁左右,能准确抓取眼前的小物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深度感知。2岁时,视力大约能达到0.4-0.5。   3.相对稳定期:2-3岁期间,宝宝的视力发育速度相对放缓,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此时视力一般在0.5-0.6之间,能够辨别一些简单的图形和颜色,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加细致。   4.视力波动期:3-4岁时,宝宝的视力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这是因为此阶段宝宝开始接触更多的外界事物,用眼频率增加,如看绘本、看电视等。如果用眼习惯不好,可能会导致视力暂时下降。但如果能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视力也会继续稳步提升。正常情况下,4岁宝宝的视力可达到0.6-0.8。   5.视力巩固期:4岁之后,宝宝的视力发育逐渐进入巩固期。在这个阶段,只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和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和不良刺激,视力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向正常成人的视力水平靠近。   4岁宝宝的视力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了解这些视力变化阶段,有助于家长及时关注宝宝的视力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宝宝的视力。如果发现宝宝视力出现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4-01 13:48:09
  • Q孩子抵抗力差爱感冒怎么办

    A  增强孩子抵抗力、减少感冒频率,可从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预防接种、日常护理等方面入手。   1.均衡饮食:孩子成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日常饮食中,应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等,能增强免疫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牛奶、鸡蛋、鱼肉等,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生长;粗粮、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此外,还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抵抗力。   2.充足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孩子年龄不同,所需睡眠时间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幼儿每天需12-14小时睡眠,学龄儿童需10-12小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3.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幼儿可进行爬行、走路、玩耍等活动;学龄儿童可参加跑步、游泳、跳绳等运动。每周应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和强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4.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有效的方法之一。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带孩子接种各类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有效降低感染相应疾病的风险,减少感冒的发生。   5.日常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教导孩子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或过热。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孩子抵抗力差爱感冒是家长们常见的困扰,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预防接种和日常护理等方法,能有效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家长们应重视孩子的健康,从多个方面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31 14:09:12
  • Q宝宝拉肚子

    A  拉肚子、拉黄水且检查出消化不良,可通过以下方法来缓解和治疗。   饮食调整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及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芹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这些食物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   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可将每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这样能减少每餐的肠胃负担,同时保证身体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多喝温水:拉肚子容易导致身体脱水,因此要多喝温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喝一小杯温水,不要一次喝太多,以免引起呕吐。   饮用口服补液盐:如果拉肚子较为严重,除了喝温水外,还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如钠、钾等,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益生菌:可服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拉肚子的症状。一般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通常为每天2-3次,具体剂量可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   消化酶制剂:如复方消化酶胶囊、多酶片等,可补充消化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在饭前或饭中服用,具体剂量和服用次数根据不同药物和病情而定。   止泻药物:如果拉肚子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它能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减轻腹泻症状。成人一次1袋,一日3次。   生活习惯调整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和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腹部保暖: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避免烫伤皮肤。这有助于缓解肠道痉挛,减轻拉肚子的症状。   如果拉肚子、拉黄水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呕吐、便血、严重腹痛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31 13:54:16
  • Q宝宝吃奶时一头汗是否正常

    A  宝宝吃奶一头汗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特点、环境因素、喂养方式、疾病因素、体质因素等。   1.生理特点:宝宝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单位体重的汗腺数量也较多。在吃奶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力气吸吮,这会使身体产生较多热量,而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就容易通过出汗来散热,所以吃奶时一头汗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环境因素:如果宝宝吃奶时所处环境温度过高、空气不流通或者穿盖过多,会导致身体散热困难,从而引起出汗。比如室内温度在28℃以上,宝宝穿着较厚的衣物吃奶,就很容易满头大汗。   3.喂养方式:喂奶速度过快、奶液温度过高,会让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摄入过多热量,身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就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例如,将奶液加热到40℃以上,快速喂给宝宝,可能会使宝宝出汗。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吃奶时多汗,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类宝宝除了多汗,还可能伴有夜惊、烦躁、方颅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在发热初期或退热过程中,吃奶时也会多汗。   5.体质因素:一些宝宝本身属于多汗体质,即使在正常环境和喂养情况下,也比其他宝宝更容易出汗。这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宝宝吃奶一头汗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由环境、喂养、疾病或体质等因素引起。如果宝宝出汗过多,同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热等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理调整宝宝的穿盖,科学喂养。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8 13:41:18
  • Q小孩子喜欢趴着睡觉是什么原因

    A  小孩子喜欢趴着睡觉,可能是习惯因素、寻求安全感、肠胃不适、呼吸不畅、疾病影响等。   1.习惯因素:部分孩子在胎儿时期,在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缩姿势。出生后趴着睡觉,会让孩子感觉回到熟悉的环境,久而久之就养成趴着睡的习惯。   2.寻求安全感:趴着睡觉时,身体接触床面面积大,孩子会感觉被包裹着,如同在妈妈怀抱里一样,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睡得更安稳。   3.肠胃不适:当孩子存在消化不良、积食等肠胃问题时,趴着睡能对腹部起到一定压迫作用,缓解腹部不适症状。比如孩子吃多了,肚子胀胀的,趴着睡会让他感觉舒服一些。   4.呼吸不畅:如果孩子鼻腔内有分泌物堵塞,或者腺样体肥大等导致呼吸不畅,趴着睡的姿势有助于打开气道,使呼吸更顺畅。例如,在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孩子趴着睡会觉得呼吸没那么费劲。   5.疾病影响: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喜欢趴着睡,如蛲虫病。夜间蛲虫会爬到肛门周围产卵,引起瘙痒,孩子趴着睡可能会减轻这种不适。   小孩子喜欢趴着睡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趴着睡的同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睡眠中频繁哭闹、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以排除疾病因素。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8 13:40:40
  • Q儿童出现黑牙齿该如何处理

    A  儿童黑牙齿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色素沉着、龋齿、牙髓坏死、氟斑牙、四环素牙等。   1.色素沉着:儿童若常食用深色食物或喝有色素的饮料,易造成牙齿表面色素沉着变黑。可通过加强口腔清洁改善,如让儿童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牙缝。日常减少深色食物和饮料摄入,如巧克力、可乐等。还可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洗牙,去除牙齿表面的色素。   2.龋齿:细菌感染等因素致使牙体硬组织破坏,形成龋洞,龋洞内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细菌,使牙齿变黑。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去除龋坏组织,然后用补牙材料进行填充,如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等。若龋坏严重波及牙髓,还需进行根管治疗。   3.牙髓坏死:外伤、感染等可引发牙髓坏死,牙齿失去营养供应,进而变色发黑。一般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的牙髓组织,然后进行充填和修复。常用的根管充填材料有牙胶尖、氢氧化钙糊剂等。   4.氟斑牙:若儿童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长期摄入过量氟,会导致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褐色斑块,严重时牙齿变黑。轻度氟斑牙可采用牙齿美白方法改善,如冷光美白等。重度氟斑牙可能需要进行贴面修复或全冠修复。   5.四环素牙:在牙齿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齿着色变黑。轻度四环素牙可尝试牙齿美白治疗,如过氧化氢美白等。中重度四环素牙可考虑瓷贴面、全瓷冠等修复方法。   儿童黑牙齿原因多样,处理方法也因病因不同而异。家长发现儿童牙齿变黑,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牙齿问题发生。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8 13:39:43
  • Q宝宝爱流口水什么原因

    A  1、宝宝流口水可能是咽炎或扁桃体炎引起的,咽炎会让宝宝出现流口水的现象,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的问题,病情严重时孩子还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若宝宝流口水伴随着这些现象,那很可能是咽炎引起的。若宝宝如果突然口水增多,要带宝宝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治疗。   2、宝宝口水突然增多可能是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会让宝宝感觉口腔不适,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平时要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让宝宝吃刺激性的食物,否则会加重流口水的问题,宝宝流口水很可能与疾病有关,家长要引起注意。   3、宝宝流口水也可能是患上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会引起口腔不适,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也会出现身体发热的症状,宝宝流口水并且伴有身体不适要警惕疾病,如果只是流口水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伴有其他身体不适,多半是疾病引起的。
    李冀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6 14:12:49
  •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