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
  • 主页
  • 视频
  • 语音
  • 文章
  • 问答
  • 擅长

    暂无信息

    简介

    暂无...

    作品展示

  • Q压力大易患牙龈炎或牙周炎怎么办

    A  压力大易引发牙龈炎或牙周炎,可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口腔护理、药物治疗、心理调节、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   1.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正常运作。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身体的应激反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强体质。   2.口腔护理: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防止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每半年至一年到正规口腔机构进行一次洗牙,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色斑。   3.药物治疗:如果牙龈炎或牙周炎症状较轻,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进行治疗。如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用于清洁口腔;碘甘油能消炎止痛,可涂抹在牙龈患处;甲硝唑口颊片对厌氧菌有抑制作用,可缓解炎症。但使用药物时需遵医嘱。   4.心理调节:学会应对压力,采用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也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5.饮食调整: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牛奶、鸡蛋等,有助于增强牙龈和牙齿的健康。减少甜食和酸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对牙齿造成损害。   压力大导致的牙龈炎或牙周炎,可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加强口腔护理、合理使用药物、进行心理调节以及调整饮食等多种方法来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口腔健康,积极应对压力,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就诊。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26 14:28:54
  • Q镶牙和植牙差距有多大

    A  镶牙和植牙在修复方式、稳定性、舒适度、对邻牙影响、费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1.修复方式:镶牙主要包括活动假牙和固定假牙。活动假牙是利用卡环和基托将假牙固定在口腔内,可自行摘戴;固定假牙则需要磨除相邻的健康牙齿,制作桥体来修复缺失牙。而植牙是将人工牙根植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内,待其与牙槽骨结合后,再安装牙冠,是一种类似天然牙的修复方式。   2.稳定性:镶牙中的活动假牙稳定性相对较差,在咀嚼食物时可能会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影响咀嚼效率;固定假牙的稳定性较好,但依赖于邻牙的支撑。植牙的稳定性非常高,人工牙根与牙槽骨紧密结合,能够很好地承受咀嚼压力,如同真牙一般稳固。   3.舒适度:活动假牙由于有基托覆盖在口腔黏膜上,可能会导致口腔异物感明显,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而且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引起口腔黏膜压痛。固定假牙磨除邻牙后,邻牙可能会出现敏感等不适症状。植牙则基本没有异物感,与天然牙的感觉相似,舒适度较高。   4.对邻牙影响:镶牙中的固定假牙需要磨除相邻的健康牙齿,这会对邻牙造成一定的损伤,可能会影响邻牙的健康和使用寿命。活动假牙虽然不需要磨除邻牙,但长期佩戴可能会导致邻牙移位。植牙则不需要损伤邻牙,能够**程度地保留天然牙。   5.费用:镶牙的费用相对较低,活动假牙价格较为便宜,固定假牙的费用根据材料不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比植牙要低。植牙由于技术要求高、材料成本贵等原因,费用相对较高。   镶牙和植牙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修复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口腔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复方案。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26 14:27:11
  • Q牙齿烂掉不及时治疗,还有哪些严重后果?

    A牙齿烂掉不及时治疗,会引发龋齿加重、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等严重后果。 1.龋齿加重:牙齿刚开始烂掉时多为浅龋,若不及时治疗,细菌会持续侵蚀牙齿,龋洞会逐渐加深、扩大。从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变得敏感,影响正常饮食。 2.牙髓炎:随着龋坏进一步发展,细菌会感染牙髓,引发牙髓炎。此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往往呈自发性、阵发性发作,夜间疼痛加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睡眠。 3.根尖周炎:牙髓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会向根尖周围组织扩散,导致根尖周炎。患者会感觉牙齿有浮出感、咬合痛,根尖部牙龈可能会出现肿胀、压痛,甚至形成瘘管,长期溢脓。 4.牙周炎:牙齿烂掉后,牙体组织缺损,食物残渣容易堆积在龋洞内,滋生细菌,进而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引发牙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终可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5.颌面部间隙感染:严重的根尖周炎或牙周炎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到颌面部的间隙中,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会出现面部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牙齿长期缺失还会影响咀嚼功能,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吸收。而且牙齿缺失还会影响面部美观和发音。在治疗方面,对于早期龋齿可通过补牙进行修复;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周炎则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洗牙、刮治等;对于颌面部间隙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甲硝唑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还需进行切开引流手术。但使用药物都需遵医嘱。 牙齿烂掉不及时治疗会带来诸多严重后果,从牙齿局部的病变到影响全身健康。因此,一旦发现牙齿有烂掉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24 16:17:52
  • Q长智齿脸肿可能引发哪些严重后果

    A长智齿脸肿可能引发智齿冠周炎、间隙感染、骨髓炎、败血症、邻牙损伤等严重后果。 1.智齿冠周炎:智齿在萌出过程中,牙冠部分或全部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其中,细菌滋生繁殖,引发炎症。炎症初期,患者可能感到牙龈肿胀、疼痛,咀嚼、吞咽时疼痛加剧。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张口受限、发热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等进行局部冲洗,然后涂抹碘甘油等药物。同时,可遵医嘱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间隙感染:智齿冠周炎若未得到及时控制,炎症可能向周围间隙扩散,引起间隙感染。常见的间隙感染包括咬肌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感染等。患者会出现面部肿胀、疼痛明显,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治疗通常需要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并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 3.骨髓炎:当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可能波及颌骨,引发骨髓炎。患者会感到颌骨疼痛、肿胀,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骨髓炎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清除死骨。 4.败血症:如果感染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就可能引发败血症。这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皮肤瘀斑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治疗需要及时使用强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进行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5.邻牙损伤:智齿生长位置不正,可能会挤压邻牙,导致邻牙移位、龋坏、牙周炎等问题。长期的挤压还可能影响咬合关系,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拔除智齿,并根据邻牙的损伤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补牙、根管治疗等。 长智齿脸肿看似是小问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出现长智齿脸肿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24 16:16:32
  • Q新冠后舌头长肉疙瘩,该如何应对

    A  新冠后舌头长肉疙瘩,应对措施包括观察症状特征、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结构、使用药物治疗、及时就医检查等。   1.观察症状特征:仔细观察肉疙瘩的大小、颜色、形状、数量、是否疼痛、有无破溃等情况。若肉疙瘩较小,无其他不适,可能是轻微炎症反应,可先自行观察。但如果肉疙瘩迅速增大、颜色异常、伴有明显疼痛或破溃出血等,需引起重视。   2.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饭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防止肉疙瘩进一步发展或感染。常用的漱口水有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过氧化氢溶液等,但使用时需遵医嘱。   3.调整饮食结构: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过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舌头,加重肉疙瘩的症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保持饮食均衡,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4.使用药物治疗:若肉疙瘩是由炎症引起,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局部可涂抹冰硼散、锡类散等药物,有助于消炎止痛;也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药物,促进黏膜修复。若存在细菌感染,还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   5.及时就医检查: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观察和处理,肉疙瘩仍未消失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口腔检查、病理检查等,明确肉疙瘩的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若肉疙瘩为良性肿瘤,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若怀疑有恶变倾向,则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新冠后舌头长肉疙瘩,可先通过观察症状、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等方法进行自我处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带来不良后果。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20 15:04:44
  • Q嘴巴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A  嘴巴臭的原因有口腔卫生不良、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饮食习惯等。   1.口腔卫生不良:日常不按时刷牙、饭后不漱口,会使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发酵,产生难闻气味。此外,长期不清洁舌头,舌背上的细菌、食物残渣等也会导致口臭。   2.口腔疾病:龋齿是常见原因之一,龋洞内的食物残渣易滋生细菌,分解产生臭味。牙周炎患者的牙龈沟内有大量细菌、牙石,会引发炎症并产生异味。牙龈炎会导致牙龈出血、红肿,细菌滋生也会造成口臭。口腔溃疡患者,溃疡面容易感染细菌,产生特殊气味。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时,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引起口臭。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减弱,也可能出现口臭。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过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口臭更为明显。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产气菌增多,也会导致口臭。   4.呼吸系统疾病:鼻窦炎患者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倒流至咽部,会产生异味。慢性咽炎患者咽部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细菌滋生可引发口臭。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内隐窝容易储存细菌和食物残渣,导致口臭。   5.饮食习惯:经常食用大蒜、洋葱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中的成分会在体内代谢后通过呼吸排出,产生口臭。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口腔、呼吸道,形成难闻气味。过度饮酒也可能导致口臭。   嘴巴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能涉及口腔、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要改善口臭问题,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调整饮食习惯。若口臭问题持续存在且难以改善,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就诊,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18 14:39:14
  • Q长智齿时运动要注意什么

    A  长智齿时运动要注意运动强度、运动类型、口腔卫生、身体状况以及补充水分等。   1.运动强度:长智齿期间,应避免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可能会使血液循环加快,导致智齿周围的炎症部位充血更加严重,加重肿痛症状。像马拉松、高强度间歇训练等运动就不适合在此期间进行,建议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2.运动类型:要尽量避免可能会对脸部造成碰撞或冲击的运动。因为智齿生长时,周围组织比较敏感脆弱,一旦脸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损伤智齿周围的牙龈、黏膜等组织,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和疼痛。像拳击、橄榄球等运动就应避免。   3.口腔卫生:运动前后都要注意口腔清洁。运动时身体出汗,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而长智齿时本身口腔环境就较为脆弱,所以运动前应刷牙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运动后也应及时清洁口腔,防止细菌在智齿周围积聚,加重炎症。可以使用含氟牙膏、牙线等进行清洁,还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康复新液等进行漱口,抑制细菌生长,但需遵医嘱使用。   4.身体状况: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智齿疼痛加剧、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观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因为长智齿时可能会引发全身性的不适,过度运动可能会掩盖病情或使病情加重。   5.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要适当补充水分。充足的水分可以保持口腔湿润,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同时也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炎症产生的毒素。但要注意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以免刺激智齿周围的组织。   长智齿时运动需要多方面的注意。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注重口腔卫生,关注身体状况以及适当补充水分,都有助于在长智齿期间既能进行适度运动,又能避免加重智齿带来的不适。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18 14:37:01
  • Q拔智齿

    A  拔智齿半小时后漱口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具体如下:   破坏血凝块:拔完智齿后,创口处会形成血凝块,这对于创口的愈合非常重要。在拔牙半小时后,血凝块还未稳定,如果此时漱口,水流的冲击力可能会破坏血凝块,导致创口再次出血,延长创口的愈合时间,增加感染的风险。   引发感染:漱口可能会使口腔中的细菌更容易进入创口,因为血凝块被破坏后,创口失去了有效的保护屏障。细菌滋生可能引发干槽症等感染性疾病,导致创口疼痛加剧、愈合缓慢,还可能出现口臭、发热等症状。   不过,如果只是轻轻含了一点水,没有用力漱口,可能对创口的影响较小。但为了确保创口顺利愈合,建议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医嘱,在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刷牙,24小时后也应尽量轻柔地漱口和刷牙,避免触及创口。如果出现创口出血不止、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谌嫦
    谌嫦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3-17 15:55:20
  •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