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
  • 主页
  • 视频
  • 语音
  • 文章
  • 问答
  • 擅长

    主要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各种肝病以及呼吸道、肠道、虫媒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

    赵宗豪,男,副主任医师,硕士。中华医学会感染学会安徽省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安徽省分会青年委员,获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

    作品展示

  • Q如何判断是病毒性肺炎还是细菌性肺炎

    A  1.临床症状:病毒性肺炎一起病初期可能出现感冒症状,伴有干咳、发热、全身酸痛等,严重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而细菌性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多起病急,伴有咳嗽、咳脓性痰,有时还会有血痰、胸闷等不适症状,部分还可能出现寒战、胸痛症状。   2.影像学:病毒性肺炎影像学通常可见肺纹理增多、双肺多发的磨玻璃样影、浸润影,以小片状、广泛或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严重者可能发生实变,胸腔积液不多见,后期可能引发小叶间隔增厚。细菌性肺炎的影像学多为局限性的实变影,可出现空洞,累及胸膜时能显示胸腔积液。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可能会检查出脓胸或肺脓肿。   3.血常规:病毒性肺炎血常规通常白细胞计数正常、稍高或偏低,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高。而细菌性肺炎通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粒性百分比都会增高,可出现核左移或中毒颗粒,年老体弱或病情严重者白细胞计数可能不增高。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8 15:06:13
  • Q婴儿细菌感染肺炎怎么护理

    A  1.药物护理:   婴儿在出现细菌感染肺炎之后,其药物治疗工作不能轻视,而药物护理特别重要,家长应当正确了解治疗药物的作用,还要提防过敏反应的出现。尤其是在用药期间,应当密切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后需及时处理。   2.口腔护理:   考虑到细菌感染肺炎的危害性严重,婴儿发病后需加强口腔内部的护理,应当注意内的清洁,且要多漱口、多饮水,只有彻底清洁口腔以及咽腔的感染灶,才能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   3.病情监测:   当婴儿处在恢复期间,需重视病毒的监测,观察体温是否处在正常的状态,还应当留意肺部的啰音是否已经消散,出现异常症状后需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帮助婴儿的肺部功能恢复。   4.特殊护理:   婴儿的饮食要合理安排,需均衡发病期间的饮食,给予婴儿必须以及足够的营养。但对于正在哺乳的婴儿,为能保证奶水的质量,宝妈需注意自身的饮食调节,减少食用辛辣或是油腻性严重的食物。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8 15:04:20
  • Q细菌性肺炎能造成尿潜血吗

    A细菌性肺炎一般不会造成尿潜血,它常见症状主要有咳嗽、胸痛、脓性痰液、咳痰或是咯血等症状。所以在出现尿潜血症状时需对身体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排查实际诱因之后,才能明确自身受损程度后而采取治疗。从诱因上来讲,身体出现尿潜血症状时,多数与肾炎、肾囊肿、前列腺囊肿或是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统疾病有关,所以在检查过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以服用药物或采取手术方式而取得疗效。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8 15:03:23
  • Q乙肝患者什么时候要孩子好

    A  1、对于急性乙肝患者,只能够通过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及合理进行调养,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期才可以慢慢的康复痊愈,只要确定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乙肝病毒抗原指标完全转阴,再进行一定的休养时期,体力才能够逐渐的恢复,这样时期就可以怀孕了。   2、对于慢性乙肝疾病患者,应该首先一定要观察确定好,乙肝疾病病情的轻重程度,才可以咨询医生以后决定能够怀孕。如果患者只是乙肝病毒的携带人群,那么只要通过长期随访检查,确定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B超检查不提示肝硬化,可以考虑怀孕。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7 16:35:06
  • Q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  1、血液:   乙肝是可以通过人体的血液来进行传播的,如果非乙肝患者被输入了乙肝患者的血液,那么肯定会得乙肝这种疾病,因此,当人们需要输血之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此外,对于去医院抽血做检查的人来说,也需要时刻关注医院的医疗条件,千万不要用乙肝患者用过的纱布或者针头,去和自身的出血点亦或血管接触,以防出现被感染的状况。   2、性传播:   乙肝还可以通过性生活来进行传播,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多是由于不良的性生活这个因素引发的,所以规范性生活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措施。而规范的方法就是要杜绝多伴侣的行为,同时也不能为了刺激去寻找一夜情。此外,如果自己的合法伴侣有乙肝这种疾病,那么也需要立刻禁欲,以防出现乙肝传播的现象。   3、母婴传播:   乙肝这种疾病也是可以在母婴之间进行传播的,通俗来讲就是如果母体在怀孕期间有乙肝这种疾病,那么其胎儿就会有很大的几率患此病。因此,对于乙肝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控制好怀孕的时间,如果发现在疾病未被治愈之前意外怀孕了,那么比较好将胎儿打掉,以防生出不优质的婴儿。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7 16:34:08
  • Q用了乙肝病人的毛巾会被传染吗?

    A  对于和乙肝患者做了常规触碰接触的人来说,他们一般是不会被传染的,如用了乙肝患者的毛巾和牙刷等行为。这是由于乙肝这种疾病并不具有通过消化系统传染的特性,所以针对用过乙肝患者毛巾的人来说,自然就不会通过传染的方式患上乙肝这种疾病。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7 16:32:22
  • Q乙肝患者肝区疼痛该怎么办?

    A  乙肝患者出现肝区疼痛的症状时,切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不仅关乎缓解当下的疼痛不适,更对病情的控制与恢复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要明确肝区疼痛的原因。乙肝病毒持续在肝脏内复制,会引发肝脏炎症反应,致使肝脏肿大,而肝脏表面的包膜上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肝脏肿大拉扯包膜便会导致疼痛。此外,病情发展可能引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脏结构改变也会刺激神经产生痛感。还有部分患者,因长期精神压力大,出现心理性肝区疼痛,并非肝脏器质性病变所致。   一旦察觉肝区疼痛,及时就医是首要之举。医生会安排一系列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通过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肝脏超声检查,能直观查看肝脏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结构,判断有无异常变化;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了解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凭借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准确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一般治疗方面,保证充足休息至关重要。肝脏在人体休息时能得到更好的血液供应,利于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杜绝熬夜,每天确保7-8小时高质量睡眠。饮食上,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肝脏修复提供营养支持,同时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取,减轻肝脏负担。   药物治疗需依据具体病情。若因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引发炎症导致疼痛,医生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炎症发展,从根源缓解疼痛。对于肝脏炎症明显的患者,还会使用抗炎保肝药物,像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药物,减轻肝脏炎症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若经检查排除肝脏器质性病变,确定为心理因素导致的疼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心理疏导或辅助药物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乙肝患者出现肝区疼痛时,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4 14:39:22
  • Q乙肝病人的皮肤为什么会发黄?

    A  1、说明疾病在加重:   当肝脏疾病产生时,身体是不会有疼痛感产生的,但是一般来说肝脏受到损伤之后,其就会在人体的皮肤上彰显出来,会让病人的脸色看起来十分的黄。而从这方面大家也就能看出皮肤发黄是由于乙肝病人的病情变得严重造成的,这也在警示着病人的肝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一般来说不能通过此情况来确定存在乙型肝炎疾病。   2、胆红素变多造成:   当患上肝病之后,皮肤素就会变得十分的暗沉,而当肝脏受到病变影响之后就会给黑色素代谢出现异常,所以不少病人的眼眶周围的黑眼圈情况会比较明显一些,而且病人除了有皮肤发黄的情况,还会有脸色没有光,蜡黄等情况,而这一种病理性质是当肝功能受到损伤之后,会让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这样就会让血液里面的胆红素变多,皮肤就会被染成黄色的了。   3、其他因素造成:   其实像平时总是熬夜,过度的疲劳,长期的营养不良等情况都可能是会有皮肤变黄的情况产生的,当然也不能抛开肝病的发生。因此在平时人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皮肤发黄情况,找到真正的疾病根源,才能将病症还有疾病消除掉。   4、肝脏受损造成:   有大量的乙型肝病病人,患上疾病之后,病人的工作还有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当病人的肝脏受到损伤的时候,其他器官也会受到牵连,而这些受损的器官就会在病人的皮肤上有所展现,其中较为明显的现象就是皮肤发黄问题。
    赵宗豪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3-14 14:38:22
  •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