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水果总是腹泻该怎么办?

男:23岁

4067人浏览2020-02-07 13:08:49

病情描述

平时喜欢吃水果,但是我发现自己每次吃完水果后都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怎么办呢?

李志龙
李志龙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免费提问

病情分析:天冷时吃水果本身就会对肠道造成一定刺激,如果自己本身有肠胃方面的问题,就更可能出现腹泻的后果,建议平时吃水果时要注意适量,不要一次性吃的太多,此外也可以用热水烫洗后处理。建议较近注意饮食的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肠道不适的情况。

相关问答

  • Q消化不好与尿肌酐高有关吗

    A  消化不好与尿肌酐高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关联因素包括饮食因素、肌肉代谢、肾脏功能、内分泌因素、药物影响等。   1.饮食因素:消化不好时,食物消化吸收受影响,若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的肌酐增多,可能使尿肌酐升高。   2.肌肉代谢:消化不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肌肉蛋白分解供能增加,肌肉代谢产生的肌酐增多,经肾脏排泄使尿肌酐升高。   3.肾脏功能:消化不好可能是某些肾脏疾病的伴随症状,肾脏疾病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导致肌酐排泄异常,引起尿肌酐升高。   4.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可加快机体代谢,使肌肉代谢增强,肌酐生成增多,同时也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出现消化不好。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同时也会影响肾脏对肌酐的排泄,导致尿肌酐升高。   消化不好与尿肌酐高之间存在多种可能的关联,若发现消化不好且尿肌酐高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胡祥鹏
    胡祥鹏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4-17
  • Q被螃蟹夹后消化不良,与打破伤风有关吗

    A  被螃蟹夹后消化不良,与打破伤风可能并无直接关联,主要可能受应激反应、心理因素、感染因素、胃肠道原有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影响。   1.应激反应:身体在受到螃蟹夹伤这种外界刺激时,会启动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2.心理因素:被螃蟹夹伤后,部分人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干扰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使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如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表现。   3.感染因素:若螃蟹夹伤的伤口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感染。当感染加重,细菌或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时,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不良。此外,伤口感染还可能导致发热等症状,发热也会使胃肠道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功能。   4.胃肠道原有疾病: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在被螃蟹夹伤后,可能因身体的整体状态改变而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5.药物不良反应:打破伤风针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虽然破伤风针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较为少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人可能对破伤风针中的某些成分敏感,药物进入体内后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消化不良。   综上所述,被螃蟹夹后消化不良通常与打破伤风没有直接关系,更多是由应激反应、心理因素、感染因素、胃肠道原有疾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引起。若消化不良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健胃消食片等药物来改善消化功能。
    胡祥鹏
    胡祥鹏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4-15
  • Q胃反流是怎么回事

    A  胃反流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由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引发,症状有烧心、反流、胸痛、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等,可通过锻炼、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摆脱。   1.胃反流介绍:胃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因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如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食管清除作用降低,不能及时清除反流物;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无法抵御反流物损伤,引发不适。   2.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烧心是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反流是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感觉。部分患者有胸痛,类似心绞痛。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等食管外症状。   3.锻炼作用:锻炼可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内容物停留时间,降低反流几率。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能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增强食管清除能力。   4.其他治疗方式:调整饮食,避免进食过饱,减少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摄入,以防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等。药物治疗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促进胃肠蠕动;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枸橼酸铋钾,保护食管黏膜。若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5.注意事项: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都应遵医嘱。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胃反流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不过通过锻炼及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症状,摆脱胃反流困扰。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遵循医生建议,以促进康复。
    胡祥鹏
    胡祥鹏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4-15
  • Q肚脐周围按痛发硬,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

    A  缓解肚脐周围按痛发硬,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   1.调整饮食:肚脐周围按痛发硬可能与消化不良、肠道积气等有关。此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易产气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豆类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规律进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这样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气,缓解腹部的胀痛和发硬症状。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   3.适当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方式。饭后半小时适当散步,能促进食物消化。瑜伽中的一些特定体式,如猫牛式、仰卧屈膝收腹等,也对缓解腹部不适有帮助。   4.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为明显,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消化酶制剂如复方消化酶胶囊、米曲菌胰酶片等,有助于消化食物。   5.及时就医:若肚脐周围按痛发硬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腹泻、血便等其他症状,可能是患有肠道疾病,如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等。此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CT、血常规、大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肚脐周围按痛发硬会给身体带来不适,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适当运动、合理用药等方法,通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必须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王俊先
    王俊先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2025-04-15
  • 疝气怎么办?

    张殷

    张殷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儿童医院

      点击播放0:44
    12853次播放

    尿床的原因有哪些?

    张殷

    张殷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儿童医院

      点击播放0:44
    16305次播放

    孩子尿床怎么办?

    张殷

    张殷 副主任医师 | 安徽省儿童医院

      点击播放0:55
    17683次播放
  • 哈萨克斯坦助孕成功率?

    哈萨克斯坦助孕成功率?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位于欧亚大陆的国家,近年来因为其开放的助孕而备受瞩目。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都前往哈萨克斯坦进行助孕治疗,但是哈萨克斯坦助孕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呢?本文将为大家揭秘哈萨克斯坦助孕的真相。...

    文章9342浏览

  • 住院时注意事项攻略_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住院时注意事项攻略_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天从安徽省各地而来的就诊患者有很多,省立医院南区周边的街道还是比较拥堵的情况,尤其是就诊时间高峰期的时候。所以患者在前来就诊的时候要注意预留时间,以免错过挂号的时间。生病住院是很常见的事情,生活中大家对住院时的一些问题不是很了解,针对住院时要注意的几点,...

    文章10934浏览

  • 看病注意事项_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看病注意事项_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坐落于专业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说到就医的问题,大家会想要就医难,就医贵等情况,尤其是到公立的医院都是人满为患的现象。其实,想要好好的看病解决问题,应该了解下看病的注意事项,下面就和大家说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看病注意事项。...

    文章11601浏览

  • 线下挂号攻略_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线下挂号攻略_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坐落于专业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遵循“仁爱、济世、良医、康民”的办院宗旨,狠抓医疗质量和安全,注重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在就医上问题上对广大的患者来说,对健康问题改善和治疗有很大的方便和技术。大家都知道去大医院就医是一件难事,首先就是挂号需要注意的...

    文章10575浏览

  • 荨麻疹对肌肤的损害要做好预防 试试这些偏方

    荨麻疹对肌肤的损害要做好预防 试试这些偏方

    ​荨麻疹出现以后,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和护理,如果不注意护理,会导致肌肤的损伤加重,还会影响个人的形象问题。荨麻疹有过敏性,一旦接触到了过敏原发起病来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做好预防对治疗有效。那么,有哪些偏方有不错的功效呢?下面这些大家了解下。...

    文章10878浏览

  • Q心理压力大导致血糖6.5,如何恢复正常

    A  心理压力大导致血糖6.5,可通过心理调节、运动锻炼、饮食控制、规律作息、药物治疗等恢复正常。   1.心理调节: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倾诉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利于血糖恢复。   2.运动锻炼: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能增强身体代谢,帮助消耗血糖。   3.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稳定,对血糖控制有益。   5.药物治疗:若血糖持续异常,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等药物治疗。   心理压力大导致血糖升高,可从多方面进行调节。通过心理、运动、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的调整,结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多数可使血糖恢复正常。若血糖仍未改善,需及时就医。
    刘妮娜
    刘妮娜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4-21
  • Q糖尿病人吃水果的较佳解决方案是什么?

    A  糖尿病人吃水果,需考虑血糖控制情况、水果种类、食用时间、食用量以及搭配其他食物等因素。   1.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平稳时,即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可适量吃水果。   2.水果种类:选择含糖量低、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柚子、草莓、蓝莓等。   3.食用时间:可在两餐之间吃水果,避免餐后立即吃,防止血糖快速上升。   4.食用量:每天水果摄入量控制在200克左右,分多次食用。   5.搭配其他食物:吃水果时可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或膳食纤维的食物,减缓水果中糖分的吸收。   糖尿病人吃水果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谨慎选择和食用,以保证血糖稳定。若食用后血糖波动较大,应及时调整方案。
    刘妮娜
    刘妮娜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4-21
  • Q淋病和梅毒对老年人危害哪个更大

    A  淋病和梅毒对老年人危害各有特点,涉及感染症状、器官损害、免疫影响、治疗难度、生活质量等方面。   1.感染症状:淋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梅毒在不同阶段有多样症状,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等。   2.器官损害:淋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梅毒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等多系统,如主动脉瘤、梅毒性脑膜炎等。   3.免疫影响:两种疾病都会削弱老年人本就脆弱的免疫系统,使老年人更易感染其他疾病。   4.治疗难度:淋病一般用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梅毒常用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但梅毒治疗周期长,易复发。   5.生活质量:患病后,老年人身体不适,心理压力增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淋病和梅毒对老年人危害都较大,无法简单判定谁危害更大。无论感染哪种疾病,都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遵医嘱治疗。
    方春红
    方春红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4-21
  • Q照镜子看到满脸斑点时该怎么办

    A  照镜子看到满脸斑点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做好防晒、使用药物、采用医美手段、及时就医诊断等方式处理。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果蔬,减少辛辣刺激食物。   2.做好防晒:紫外线是导致斑点加重的重要因素,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戴帽子、打遮阳伞等。   3.使用药物:可遵医嘱外用氢醌霜、维A酸乳膏、壬二酸乳膏等药物,抑制黑色素生成。   4.采用医美手段:如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能有效淡化斑点。   5.及时就医诊断: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斑点类型,如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等,以便针对性治疗。   满脸斑点会影响外观,可通过上述多种方式改善。但不同斑点治疗方法有差异,若斑点问题严重,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
    方春红
    方春红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4-21
  •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