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五官科
肿瘤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骨科
传染病科
其他
生殖科
整形美容
肛肠科
全部
小儿内科
小儿外科
新生儿科
小儿五官科
小儿精神科
小儿皮肤科
小儿心外科
儿科综合
小儿骨科
儿童保健科
儿童口腔科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小儿内分泌科
小儿呼吸科
小儿康复科
小儿心内科
小儿整形科
小儿泌尿外科
小儿消化科
小儿眼科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神经外科
小儿肾病科
小儿胸外科
小儿血液内科
小儿风湿免疫科
请选择
小儿心律失常
川崎病
小儿心肌炎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肌致密化不全
小儿癫痫
抽动症
惊厥
小儿多动症
小儿脑瘫
苯丙酮尿症
脑发育不良
学习障碍
小儿紫癜性肾炎
小儿血尿
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小儿IgA肾病
小儿肾小球疾病
小儿甲状腺疾病
小儿肥胖症
小儿糖尿病
营养不良
小儿厌食
婴儿腹泻
儿童遗尿症
小儿感冒
佝偻病
儿童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夜惊
婴儿痉挛症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
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咳嗽
小儿哮喘
小儿喉痉挛
小儿寄生虫病
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小儿急性中耳炎
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白血病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性溃疡
小儿溃疡性口炎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Q
小孩是否可以泡脚?
A
小孩能泡脚,但需考虑年龄、水温、时长、频率、健康状况等因素。 1.年龄: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对泡脚的适应能力不同。对于较小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不建议泡脚。因为婴儿的足部骨骼和关节还未发育完全,水温过高或泡脚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足部的正常发育。而对于稍大一些的幼儿和儿童,适当泡脚是可行的。 2.水温:小孩泡脚的水温要适宜,一般控制在38-40摄氏度左右。水温过高容易烫伤小孩娇嫩的皮肤,而且过高的水温可能会导致足部血管过度扩张,使血液更多地流向足部,从而影响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水温过低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让小孩着凉。 3.时长: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通常10-15分钟较为合适。长时间泡脚可能会使小孩身体出汗过多,导致脱水,还可能引起小孩疲劳。而且长时间处于热水中,足部皮肤容易变得脆弱,增加受伤的风险。 4.频率:小孩泡脚的频率不宜过高,一般每周2-3次即可。过于频繁地泡脚可能会破坏足部皮肤的正常油脂层,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 5.健康状况:如果小孩患有某些疾病,如足部皮肤破损、感染、发烧等,不适合泡脚。足部皮肤破损时泡脚容易引起感染,加重病情;发烧时泡脚可能会使体温进一步升高,不利于病情恢复。此外,如果小孩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泡脚前也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小孩可以泡脚,但要综合考虑年龄、水温、时长、频率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在泡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小孩的反应,确保泡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小孩在泡脚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泡脚并咨询医生。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03
Q
两个月宝宝能否使用某脐贴?
A
两个月宝宝能否使用某脐贴,需考虑宝宝体质、病情、皮肤状况、药物成分、过敏史等。 1.宝宝体质:两个月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体质较为娇嫩,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较差。有些宝宝可能属于过敏体质,对很多物质都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在使用脐贴时就需要格外谨慎。 2.病情: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消化不良、腹部着凉等情况,在排除禁忌的前提下,可尝试使用脐贴辅助缓解症状。但若是宝宝患有严重的腹泻、肠炎等疾病,仅使用脐贴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综合治疗。 3.皮肤状况:两个月宝宝的皮肤非常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对外界摩擦和化学物质的抵抗力较弱。如果宝宝脐部皮肤有破损、溃疡、炎症等情况,绝对不能使用脐贴,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导致感染扩散。 4.药物成分:不同的脐贴其药物成分不同,某些成分可能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含有刺激性中药成分的脐贴,可能会引起宝宝皮肤过敏或其他不适反应。在考虑使用脐贴前,需要详细了解其药物成分。 5.过敏史:了解宝宝家族过敏史也很重要。如果家族中有对胶布、药物等过敏的情况,宝宝发生过敏的几率可能会增加。在使用脐贴前,可先在宝宝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是否有发红、瘙痒等过敏症状。 综上所述,两个月宝宝使用某脐贴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谨慎考虑。在决定是否使用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如果宝宝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03
Q
小儿慢性腹泻应如何处理
A
小儿慢性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异常等。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都可能导致小儿慢性腹泻。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常发生在秋冬季节,患儿除腹泻外,还可能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对于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细菌感染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过敏因素:食物过敏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对牛奶蛋白、鸡蛋等过敏。此时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敏原。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 3.乳糖不耐受:患儿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无法完全消化乳糖。可通过调整饮食,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的配方奶,或在喝奶时添加乳糖酶。 4.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可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5.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引起慢性腹泻。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可能会使用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 总之,小儿慢性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陈江南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5-02-28
Q
儿童支原体感染多久能去上学
A
儿童支原体感染后能去上学的时间,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孩子的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所在学校的规定等。 1.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感染较轻,仅出现轻微咳嗽、发热等症状,经过规范治疗,一般在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且稳定3天后,可考虑去上学。但如果病情较重,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可能需要治疗1-2周甚至更长时间,症状完全消失后才能去上学。 2.治疗效果:支原体感染常用的药物有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如果孩子对治疗药物敏感,治疗效果好,恢复就会相对较快。反之,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恢复时间。 3.孩子的恢复情况: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不同,恢复速度也有差异。有些孩子体质较好,恢复较快;而体质较弱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康复。 4.有无并发症:部分儿童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若出现并发症,需要先治疗并发症,待并发症痊愈后,再根据整体恢复情况决定上学时间。 5.学校规定:不同学校对于患病儿童返校的要求可能不同。有些学校可能要求提供医生开具的康复证明,以确保孩子不会在学校传播疾病。 总之,儿童支原体感染后能否去上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待孩子完全康复后再让其返回学校,以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其他同学的安全。
黄文渊
主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2025-02-28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