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五官科
肿瘤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骨科
传染病科
其他
生殖科
整形美容
肛肠科
全部
小儿内科
小儿外科
新生儿科
小儿五官科
小儿精神科
小儿皮肤科
小儿心外科
儿科综合
小儿骨科
儿童保健科
儿童口腔科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小儿内分泌科
小儿呼吸科
小儿康复科
小儿心内科
小儿整形科
小儿泌尿外科
小儿消化科
小儿眼科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神经外科
小儿肾病科
小儿胸外科
小儿血液内科
小儿风湿免疫科
请选择
小儿心律失常
川崎病
小儿心肌炎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肌致密化不全
小儿癫痫
抽动症
惊厥
小儿多动症
小儿脑瘫
苯丙酮尿症
脑发育不良
学习障碍
小儿紫癜性肾炎
小儿血尿
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小儿IgA肾病
小儿肾小球疾病
小儿甲状腺疾病
小儿肥胖症
小儿糖尿病
营养不良
小儿厌食
婴儿腹泻
儿童遗尿症
小儿感冒
佝偻病
儿童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夜惊
婴儿痉挛症
婴幼儿化脓性淋巴结炎
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咳嗽
小儿哮喘
小儿喉痉挛
小儿寄生虫病
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小儿急性中耳炎
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白血病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性溃疡
小儿溃疡性口炎
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
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Q
儿童支原体感染多久能去上学
A
儿童支原体感染后能去上学的时间,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孩子的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所在学校的规定等。 1.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感染较轻,仅出现轻微咳嗽、发热等症状,经过规范治疗,一般在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且稳定3天后,可考虑去上学。但如果病情较重,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可能需要治疗1-2周甚至更长时间,症状完全消失后才能去上学。 2.治疗效果:支原体感染常用的药物有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如果孩子对治疗药物敏感,治疗效果好,恢复就会相对较快。反之,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恢复时间。 3.孩子的恢复情况: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力不同,恢复速度也有差异。有些孩子体质较好,恢复较快;而体质较弱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康复。 4.有无并发症:部分儿童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若出现并发症,需要先治疗并发症,待并发症痊愈后,再根据整体恢复情况决定上学时间。 5.学校规定:不同学校对于患病儿童返校的要求可能不同。有些学校可能要求提供医生开具的康复证明,以确保孩子不会在学校传播疾病。 总之,儿童支原体感染后能否去上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待孩子完全康复后再让其返回学校,以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其他同学的安全。
黄文渊
主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2025-02-28
Q
小孩需要接种的常见疫苗有哪些
A
小孩需要接种的疫苗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二类疫苗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 1.卡介苗:卡介苗主要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结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2.乙肝疫苗: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乙型肝炎。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之后按照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 3.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目前有口服的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的灭活疫苗两种,按规定的时间和剂次进行接种。 4.百白破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需要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分别接种。 5.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和风疹。一般在8月龄时接种第一剂,18-24月龄时接种第二剂。 6.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根据疫苗种类不同,接种时间和剂次也有所不同。 7.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包括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糖疫苗等。 8.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变异较快,建议每年接种,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前。 9.水痘疫苗:预防水痘,通常在12-15月龄和4-6岁各接种一剂。 10.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有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程序因年龄而异。 总之,小孩按时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保障健康非常重要。家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和医生的建议,及时带孩子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接种疫苗后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2-27
Q
宝宝颅骨骨折有哪些表现
A
宝宝颅骨骨折的表现多样,通常包括头部肿胀、疼痛、呕吐、意识改变、头皮血肿等。 1.头部肿胀:骨折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的组织损伤和出血引起的。 2.疼痛:宝宝可能会因颅骨骨折而感到头部疼痛,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 3.呕吐:颅内压力的改变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呕吐症状。 4.意识改变:如嗜睡、昏迷、精神萎靡等,提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颅脑损伤。 5.头皮血肿:骨折处的头皮下可能形成血肿,表现为局部隆起。 6.颅骨凹陷:能直接观察到颅骨有明显的凹陷。 7.眼部症状:可能出现瞳孔大小不一、眼球运动异常等。 8.脑脊液漏:如果骨折累及颅底,可能会有脑脊液从鼻腔或外耳道流出。 总之,宝宝颅骨骨折的表现可能因骨折的严重程度和位置而有所不同。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头部受伤后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立即带宝宝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等,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2-27
Q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应如何有效改正
A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方式以及疾病因素等。 1.生理因素:孩子年龄较小,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另外,营养不良,如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锌、铁等)也可能影响注意力。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来改善。 2.心理因素:孩子如果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3.环境因素:嘈杂、混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孩子学习时,减少周围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手机等。 4.教育方式: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和老师要采用适合孩子年龄和性格特点的教育方法,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症等。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较为严重,且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对于多动症,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等,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还可以结合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方法。 总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注意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2-27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