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五官科
肿瘤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骨科
传染病科
其他
生殖科
整形美容
肛肠科
全部
肿瘤综合科
肿瘤内科
放疗科
肿瘤外科
肿瘤妇科
骨肿瘤科
肿瘤康复科
请选择
尿道癌
泌尿系肿瘤
输尿管肿瘤
阴囊癌
阴茎癌
生殖细胞瘤
胶质瘤
脂肪瘤
口腔癌
口腔粘膜癌
口腔颌面纤维肉瘤
口腔颌面部囊肿
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部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周围动脉瘤
唇癌
囊性肿瘤及囊肿
基底细胞癌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室壁瘤
小耳畸形
心脏粘液瘤
扁桃体恶性肿瘤
横纹肌肉瘤
海绵状血管瘤
淋巴转移癌
炎性假瘤
牙龈瘤
牙龈癌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髓样癌
癌痛
眼眶肿瘤
眼睑基底细胞癌
眼睑皮脂腺癌
眼睑肿瘤
眼睑血管瘤
眼睑黄色瘤
眼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纵隔肿瘤
继发性肝癌
耳部肿瘤
肝功能异常
肾上腺肿瘤
肾盂肿瘤
脊柱肿瘤
脊柱转移瘤
脊索瘤
Q
糖类抗原 724 究竟是什么?
A
糖类抗原724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常用于肿瘤的筛查、诊断、监测及评估治疗效果等。它存在于血液中,其数值的变化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 1.定义和来源:糖类抗原724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 2.临床意义: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其水平可能会升高。但轻度升高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某些良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等也可能导致其数值上升。 3.检测方法:通常通过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具体的数值呈现。 4.诊断价值:对于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其数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肿瘤是否复发。 5.局限性:不能单纯依靠糖类抗原724的检测结果来确诊肿瘤,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 总之,糖类抗原724是肿瘤相关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对其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徐咏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5-02-27
Q
原位癌和癌有何本质性区别
A
原位癌和癌在细胞特性、发展速度、治疗方式、预后以及转移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1.细胞特性:原位癌的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而癌的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能突破基底膜向深层组织浸润。 2.发展速度:原位癌发展缓慢,通常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癌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会不断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3.治疗方式:原位癌往往通过局部切除等简单手术即可治愈,有时甚至不需要放化疗。癌的治疗则较为复杂,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种综合手段。 4.预后:原位癌预后良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癌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效果等,总体预后相对较差。 5.转移能力:原位癌几乎没有转移能力。癌则容易发生淋巴道、血道等转移,导致病情恶化。 总之,原位癌是癌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和治疗原位癌对于预防癌症的进展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徐咏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5-02-27
Q
良性结节是否会出现血流丰富的情况?
A
良性结节有可能出现血流丰富的情况,这与结节的生长阶段、炎症刺激、内分泌影响、组织类型及血管生成因子有关。 1.生长阶段:在良性结节的快速生长期,由于细胞增殖活跃,需要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因此会刺激周围血管增生,为结节提供养分,从而导致血流丰富。例如甲状腺腺瘤在生长较快时,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会明显增多。 2.炎症刺激:当结节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时,炎症因子会促使血管扩张和新生血管形成,增加局部的血流量。以肺部的炎性结节为例,炎症反应会使结节周围的血管充血,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表现为血流丰富。 3.内分泌影响:某些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结节的血流情况。比如乳腺结节,在女性月经周期中,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会导致乳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使得原本血流不丰富的良性乳腺结节在特定时期出现血流丰富的表现。 4.组织类型:不同组织来源的良性结节,其血供特点也有所不同。一些富含血管的组织形成的结节,本身就可能具有相对丰富的血流。例如肝脏的血管瘤,这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血管腔隙,所以血流较为丰富。 5.血管生成因子:体内的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的生长和发育。当良性结节局部产生或受到这些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时,会诱导血管新生,进而导致血流丰富。某些良性的神经鞘瘤,可能会分泌一些促进血管生成的物质,使结节内部的血管增多,血流信号增强。 综上所述,良性结节是有可能出现血流丰富情况的。不能单纯依据血流丰富与否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当发现结节且血流丰富时,需要结合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质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如病理活检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结节的性质,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就诊,如肿瘤科、外科等,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
徐咏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5-02-26
Q
肿瘤有哪些常用的检查方法
A
肿瘤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内镜检查、基因检测等。 1.影像学检查:这是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如X光检查,能初步了解胸部、骨骼等部位的情况,但对于较小的肿瘤可能不够敏感。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对于颅脑、胸部、腹部等部位的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好,常用于脑部、脊髓、关节等部位肿瘤的检查。还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能反映肿瘤的代谢情况,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和判断肿瘤的转移。 2.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辅助诊断肿瘤。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但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肿瘤,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3.病理检查:这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确定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等。 4.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呼吸道等腔道内的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5.基因检测: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化,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预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 总之,肿瘤的检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尽早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徐咏梅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5-02-25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