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五官科
肿瘤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骨科
传染病科
其他
生殖科
整形美容
肛肠科
全部
传染科
肝病科
艾滋病科
结核病科
请选择
肝炎
乙肝
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癌介入
Q
甲肝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A
甲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日常生活接触、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输血及血制品、母婴传播等。 1.日常生活接触:与甲肝患者密切生活接触,如共用餐具、水杯、牙刷等,可能会因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而感染甲肝病毒。 2.水源污染:饮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是甲肝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水源管理不善,病毒可通过水传播给更多人群。 3.食物污染: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未经充分清洗和煮熟的蔬菜、水果、贝类等,容易感染甲肝。 4.输血及血制品:虽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在输入受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时,也可能感染甲肝。 5.母婴传播:孕妇在妊娠后期感染甲肝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总之,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甲肝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水源和食品的管理,以降低感染甲肝的风险。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7
Q
丙肝具有传染性吗?
A
丙肝是具有传染性的,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此外,共用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不安全的输血和血制品等也可能导致丙肝的传播。 1.血液传播:这是丙肝较主要的传播途径。例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有创操作(如纹身、穿耳洞、牙科器械等)都可能感染丙肝病毒。 2.性接触传播:与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的情况下,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丙肝患者,在分娩过程中,病毒可能会通过产道传播给新生儿。不过,丙肝病毒通过母婴传播的概率相对较低。 4.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如与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也存在感染的风险,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5.预防措施:为了预防丙肝的传播,应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血制品,进行有创操作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的风险。对于丙肝患者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应定期进行丙肝抗体检测。 总之,丙肝具有传染性,了解其传播途径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控制丙肝的传播至关重要。一旦怀疑感染丙肝,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接受治疗。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7
Q
转氨酶高适合吃什么食物?
A
转氨酶高适合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菌类食物、高蛋白食物、低脂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 1.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像苹果、橙子、草莓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降低转氨酶水平。苹果中的果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 2.菌类食物:常见的有香菇、木耳、蘑菇等。菌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多糖体,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受损的肝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从而辅助降低转氨酶。 3.高蛋白食物:例如鸡蛋、牛奶、鱼肉等。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至关重要。鸡蛋中的优质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牛奶富含钙和优质蛋白,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肝脏健康有益。 4.低脂食物:如燕麦、玉米、荞麦等粗粮。这些食物脂肪含量低,富含膳食纤维,能减少脂肪在肝脏内的堆积,降低肝脏的代谢负担,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使转氨酶恢复正常。 5.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芹菜、菠菜、西兰花等蔬菜。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减轻肝脏解毒的压力,对降低转氨酶有积极作用。 转氨酶高的人群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选择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菌类食物、高蛋白食物、低脂食物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减轻肝脏负担,辅助降低转氨酶水平。但饮食调整只是辅助手段,若转氨酶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规范治疗。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6
Q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A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状态、肝脏组织学改变、年龄以及家族病史等。 1.病毒复制情况:若乙肝病毒DNA定量较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阿德福韦酯等。但需注意,抗病毒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用药。 2.肝功能状态:肝功能异常时,可能需要使用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素等,以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 3.肝脏组织学改变:通过肝穿刺活检,如果发现肝脏有明显的炎症、纤维化或肝硬化迹象,治疗方案会相应调整,可能会强化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 4.年龄因素:年龄较大的携带者,尤其是40岁以上,肝脏病变进展的风险增加,治疗可能会更积极。 5.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乙肝相关的严重肝病患者,如肝硬化、肝癌等,携带者的治疗也会更谨慎和积极。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以及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患者应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保护肝脏功能。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6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