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五官科
肿瘤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骨科
传染病科
其他
生殖科
整形美容
肛肠科
全部
传染科
肝病科
艾滋病科
结核病科
请选择
肝炎
乙肝
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癌介入
Q
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含义是什么
A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两种不同血清学状态,涉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等指标的组合情况。 1.乙肝五项指标:乙肝五项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大三阳是指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小三阳则是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 2.病毒复制情况:大三阳通常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相对较强;小三阳患者病毒复制可能处于低水平或已经停止,但仍有部分小三阳患者病毒仍在活跃复制。 3.病情严重程度:不能单纯依据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结合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B超等检查综合评估。 4.治疗选择:大三阳患者如果肝功能异常、病毒载量高,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干扰素等。小三阳患者如果出现肝功能持续异常、肝硬化等情况,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5.日常注意事项: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患者,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 总之,大三阳和小三阳只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不同血清学表现,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5
Q
黄疸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
A
黄疸肝炎是否传染取决于其病因。一般来说,病毒性黄疸肝炎具有传染性,如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而其他非病毒性黄疸肝炎,如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黄疸肝炎等通常不传染。其传染方式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等。 1.血液传播:病毒可通过输血、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途径传播。例如,乙肝、丙肝病毒可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如果健康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血液,就有可能被感染。 2.母婴传播:患有乙肝、丙肝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3.性接触传播:乙肝、丙肝、梅毒等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4.粪-口传播: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感染者的粪便污染了水源、食物等,被其他人摄入后可能感染。 5.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与黄疸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总之,对于黄疸肝炎,需要明确其类型和病因,才能确定是否具有传染性以及具体的传染方式。如果怀疑自己接触了传染源,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5
Q
肝内低密度影是什么意思
A
肝内低密度影是影像学检查术语,指肝脏部位在CT图像上密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可能由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肝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因素引起。 1.肝囊肿:这是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创伤等因素导致。囊肿内主要为清亮液体,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 2.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多数患者没有症状,较大的血管瘤可能因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相应症状。CT检查时,典型的肝血管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 3.肝脓肿:主要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肝脏,形成脓肿腔。患者常有高热、寒战、肝区疼痛等症状。在CT图像上,肝脓肿表现为低密度影,周围可能有水肿带。 4.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肝癌细胞生长迅速,血供丰富,在CT上多表现为低密度影。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等症状。 5.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CT检查可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有特征性表现。 肝内低密度影是一个影像学表现,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发现肝内低密度影后,不能仅凭此确诊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查、磁共振成像等,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检查发现肝内低密度影,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科或肝胆外科就诊。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4
Q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意味着什么?
A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可能表示既往感染乙肝、处于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隐匿性乙肝感染、假阳性结果、低水平乙肝病毒携带等情况。 1.既往感染乙肝: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会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即便病毒已被清除,核心抗体仍可能在体内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身。这是机体曾经与乙肝病毒战斗过的“痕迹”,此时若其他乙肝相关指标如表面抗原为阴性,肝功能正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 2.处于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在急性乙肝感染过程中,表面抗原等指标会先出现变化,随着病情好转,表面抗原逐渐消失,而核心抗体可能会持续阳性一段时间。在此阶段,患者仍需密切关注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的变化,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营养支持。 3.隐匿性乙肝感染:部分患者虽然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体内仍存在低水平的乙肝病毒复制,核心抗体阳性就是一个提示信号。隐匿性乙肝感染可能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DNA定量,以明确病毒是否在活跃复制,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4.假阳性结果:在检测过程中,可能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标本污染等原因导致核心抗体出现假阳性。如果仅有核心抗体阳性,而其他乙肝相关指标均正常,且患者没有乙肝感染的高危因素,可以考虑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5.低水平乙肝病毒携带:有少部分人乙肝病毒以低水平形式存在于体内,常规检测可能难以发现表面抗原,但核心抗体呈阳性。这类患者也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情况较为复杂,不能仅凭这一项指标来判断病情。需要结合乙肝五项的其他指标、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发现核心抗体阳性,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随访和治疗方案。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和规范治疗,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肝脏健康。
赵宗豪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5-02-24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