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 主页
  • 视频
  • 语音
  • 文章
  • 问答
  • 擅长

    中药治疗脾胃病、结石、甲状腺肺乳腺结节、月经不调、多汗、溃疡性结肠炎、硬膜外血肿、睡眠障碍、肠梗阻、肿瘤、丹毒,亚健康调理。

    简介

    王成阳博士简介:30年临床,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安医大中西医结合硕导,国自然函审专家,规培责任导师,治疗组组长,感控质控医师,科研启蒙导师。临床特长: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男科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产后病、胆肾结石、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口腔溃疡、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汗证、硬膜外血肿、溃疡性结肠炎、血尿、肠梗阻、下肢丹毒、阑尾脓肿、过敏性咳嗽、中医药防治肿瘤、内科疑难杂病、亚健康调理及治未病。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青委常委、肺系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学术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发表论文23篇,SCI6篇,主编专著1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学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科进修。誉: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2次,安徽省科技二等奖1次,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厅的一等奖。优秀教师,较受欢迎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科研启蒙导师,专业个人及科技工作者,指导学生获双百双创省赛三等奖、教育厅立项各一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全国肺系病优秀论文。...

    作品展示

  • Q十个手指脱皮不痛不痒,从中医看是怎么回事

    A  十个手指脱皮不痛不痒,可能与阴虚体质、湿热体质、血虚风燥体质、脾虚湿蕴体质、气阴两虚体质等有关。   1.阴虚体质:阴虚体质者体内阴液不足,不能濡养肌肤。阴虚生内热,虚热煎熬津液,使得皮肤失去滋润,从而出现手指脱皮的现象。这类人常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药物,以滋阴降火、濡养肌肤,但需遵医嘱服用。   2.湿热体质:湿热之邪蕴结于体内,外发肌肤。湿热熏蒸,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肌肤失养,引发手指脱皮。湿热体质者通常有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大便黏滞等表现。可使用龙胆泻肝丸、二妙丸、四妙丸等药物清热利湿,改善症状,用药需遵循医嘱。   3.血虚风燥体质:血液亏虚,不能滋养肌肤,风邪乘虚而入,导致肌肤干燥、脱皮。血虚风燥者常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治疗可选用四物合剂、养血生发胶囊、润燥止痒胶囊等药物养血祛风,具体用药应遵医嘱。   4.脾虚湿蕴体质: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蕴。湿邪阻滞气血,影响肌肤的正常代谢,造成手指脱皮。脾虚湿蕴者常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困重等症状。可服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药物健脾祛湿,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气阴两虚体质:气阴两虚时,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以及阴液的滋润作用均不足。气不化津,阴液不能充分濡养肌肤,就会出现手指脱皮。气阴两虚者可能有气短乏力、口干口渴、自汗盗汗等表现。可选用生脉饮、参芪五味子片、贞芪扶正颗粒等药物益气养阴,具体使用应遵医嘱。   十个手指脱皮不痛不痒可能与多种中医体质相关。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能更精准地了解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但体质辨识和用药都较为专业,若出现手指脱皮情况,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02 14:40:32
  • Q止咳按摩的关键部位是什么

    A  止咳按摩的关键部位有肺俞穴、膻中穴、天突穴、列缺穴、尺泽穴等。   1.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肺的功能,起到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按摩时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上进行按揉,力度适中,每次按揉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2.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膻中穴为气会之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按摩时可采用揉法或推法,用中指指腹按揉膻中穴,或用双手拇指自膻中穴向两侧分推,每次操作3-5分钟。   3.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天突穴能通利气道、降逆化痰,对于咳嗽、气喘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按摩时用食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天突穴,注意力度要轻柔,避免刺激过强引起不适,每次按揉2-3分钟。   4.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可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利咽。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列缺穴,每次按揉3-5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5.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为肺经的合穴。尺泽穴具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止咳平喘的作用。按摩时可用拇指指腹点按尺泽穴,每次点按2-3分钟,可双侧交替进行。   通过按摩肺俞穴、膻中穴、天突穴、列缺穴、尺泽穴等关键部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止咳的作用。经络保健按摩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若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就诊,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按摩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02 14:39:00
  • Q从中医角度,新生儿小腿弯曲正常吗

    A  从中医角度看,新生儿小腿弯曲是否正常可从生理特点、气血运行、经络状态、骨骼发育、后天养护等方面解读。   1.生理特点:中医认为新生儿在母体内处于蜷缩状态,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小腿仍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弯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如同幼苗初长,有其自然的形态发展过程。随着生长发育,身体会逐渐舒展,小腿弯曲情况会有所改善。   2.气血运行: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新生儿气血相对稚嫩,气血运行不够通畅。小腿部位的气血滋养可能不足,导致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暂时不平衡,从而出现小腿弯曲。随着年龄增长,气血逐渐充盈,运行更加顺畅,小腿形态也会趋于正常。   3.经络状态: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新生儿经络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小腿部位的经络气血流通可能存在一定的阻滞。中医理论中,经络不通会影响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功能发挥,进而影响小腿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生长,表现为小腿弯曲。   4.骨骼发育:中医强调肾主骨生髓,新生儿肾脏功能相对薄弱,骨髓的充盈和骨骼的发育尚未完善。小腿骨骼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弯曲。随着肾脏功能的逐渐增强,骨骼会不断发育和坚固,小腿弯曲情况会得到缓解。   5.后天养护:如果新生儿出生后养护不当,如过早站立或包裹过紧等,会影响小腿的正常发育。中医注重顺应自然和适度养护,合理的养护方式有助于新生儿小腿正常生长,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小腿弯曲异常。   综上所述,从中医角度来看,新生儿小腿弯曲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生理特点、气血运行、经络状态、骨骼发育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如果小腿弯曲程度严重或随着年龄增长没有改善,可能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家长在新生儿养护过程中,应遵循中医的养护理念,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02 14:36:28
  • Q脾虚的人能吃藕粉吗?

    A  脾虚的人通常能吃藕粉,但需注意适量。   藕粉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具有一定的健脾益胃作用。从中医上讲,藕粉味甘、性平,归肝、脾、胃经,有健脾开胃、养血补心等功效。对于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适量食用藕粉可以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藕粉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脾胃造成太大负担,适合脾虚人群食用。   不过,藕粉含糖量相对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而且,如果是脾胃虚寒型的脾虚,过多食用藕粉可能会因为其偏凉性而使症状加重,此时可以将藕粉与一些温热性的食材如红枣、生姜等搭配食用,以中和其凉性。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01 14:24:27
  • Q服用中药后腹泻是什么原因

    A  药量过量。中药治病彻底这点人尽皆知,不过医生的治疗水平也决定着患者的健康程度,有些医生经验不足,下药的时候药量超标,就容易导致患者喝中药拉肚子,如果是这样,尽快请医生修改处方,重新下药,重新配置的药物可以加一些止泻的药物。   服用易腹泻的中药材。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及油酸等,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大黄所含结合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其作用缓和,服后6小时左右排下稀便或软便。   服药期间食用了与药物相克的食物,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类似中毒是症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服中药期间应该忌口,很多食物都是不能吃的。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01 14:23:32
  • Q较常见的中药应如何煎煮

    A  阿胶类:阿胶、龟板胶等大多是高分子物质,若与其他药物共煎,既易粘锅,又易糊,所以这类药比较好是先烊化,再溶入煎好的药汤中服用。   芳香类: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芳香类药物,其有效成分在常温下极易挥发,一旦被煎煮,药效会大打折扣,故不宜久煎。   贵重类:如参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主要含皂甙、蛋白质、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甙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蛋白质性不稳定等因素,煎煮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影响疗效,为保存其有效成分,又不浪费药物,所以应该研末冲服。   消食类:如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主要有效成分是其中所含的活性物质,如谷芽中的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分解酶等,这些物质均不耐高温,若煎煮则酶的活性降低而影响疗效。如谷芽煎剂的效力仅为其干粉的5%,麦芽煎剂的消化淀粉效力约等于干粉的1/3,鸡内金中的胃激素,能促进胃腺分泌,但易受高热破坏,所以上述药物用生品或微炒后研末冲服为佳。   驱虫药:如雷丸,其驱虫主要的有效成分当加热至70℃,便失去活性,因而用雷丸驱虫时必须研末冲服,否则就无驱虫效果。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4-01 14:21:57
  • Q胃寒患者康复如何护理

    A  胃寒患者康复可从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心理疏导、中药调理、病情监测等方面入手。   1.饮食调整:胃寒患者的饮食需以温热、易消化为主。可多食用一些具有暖胃作用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南瓜、羊肉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像冰淇淋、油炸食品、辣椒等。此外,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姜茶,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能有效缓解胃寒症状。   2.生活习惯改善:要注意胃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腹部着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同时,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3.心理疏导:不良的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加重胃寒症状。家人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鼓励患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画画等,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   4.中药调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适合胃寒患者的中药进行调理。例如,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香砂养胃丸能温中和胃;小建中颗粒可缓急止痛、温中补虚。但使用中药必须遵医嘱。   5.病情监测:家人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胃痛的频率、程度、发作时间等。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陪同患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家庭关怀在胃寒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心理疏导、中药调理和病情监测等多方面的关怀,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3-31 15:27:21
  • Q白带常规检查疼痛与体质有何关系

    A  中医认为,白带常规检查疼痛与体质的关系主要涉及气血亏虚、肝郁气滞、湿热内蕴、阳虚寒凝、瘀血阻滞等方面。   1.气血亏虚:气血充足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若体质属于气血亏虚型,身体各脏腑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在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时,身体的耐受力下降,对检查过程中的刺激更为敏感,从而容易感到疼痛。此类人群通常还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可选用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归脾丸等药物来补益气血,但需遵医嘱使用。   2.肝郁气滞:长期情绪不畅、精神压力大等易导致肝郁气滞。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其气机运行不畅,经络气血阻滞。在白带常规检查时,由于检查操作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局部的气血流通,使得原本就不畅的气机更加郁滞,进而引发疼痛。除了检查疼痛外,还可能出现情绪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表现。逍遥丸、柴胡舒肝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可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不过使用时要遵循医嘱。   3.湿热内蕴:湿热之邪蕴结于体内,会使身体的内环境处于一种较为“黏滞”的状态。湿热下注于下焦,会导致生殖系统局部出现炎症、充血等情况。在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时,对已经处于敏感状态的组织进行刺激,就会产生疼痛。患者可能伴有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外阴瘙痒等症状。可选用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刚藤胶囊等药物清热利湿,但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阳虚寒凝:阳虚体质的人,体内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容易导致寒邪内生,气血运行不畅。在白带常规检查时,寒凝的气血受到刺激,不能正常流通,就会引发疼痛。这类人群通常表现为畏寒肢冷、小腹冷痛、白带清稀量多等。艾附暖宫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可温阳散寒,但需遵医嘱用药。   5.瘀血阻滞:体质存在瘀血阻滞的人,体内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血。在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时,检查操作可能会触动瘀血部位,导致疼痛加剧。患者可能有月经有血块、痛经、小腹刺痛等症状。少腹逐瘀丸、血府逐瘀胶囊、桂枝茯苓丸等药物可活血化瘀,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白带常规检查疼痛与体质密切相关,不同体质类型导致疼痛的机制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从中医角度进行体质调理,缓解检查时的不适。若在检查中出现疼痛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产科或中医科就诊,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
    王成阳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03-31 15:25:27
  •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