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内科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男科
皮肤性病科
五官科
肿瘤科
精神心理科
中医科
骨科
传染病科
其他
生殖科
整形美容
肛肠科
全部
小儿内科
小儿外科
新生儿科
小儿五官科
小儿精神科
小儿皮肤科
小儿心外科
儿科综合
小儿骨科
儿童保健科
儿童口腔科
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小儿内分泌科
小儿呼吸科
小儿康复科
小儿心内科
小儿整形科
小儿泌尿外科
小儿消化科
小儿眼科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神经外科
小儿肾病科
小儿胸外科
小儿血液内科
小儿风湿免疫科
请选择
小儿腹泻
小儿胃炎
小儿肠炎
儿童白血病
手足口病
儿童抽动障碍
奶癣
小儿麻痹症
小儿缺铁性贫血
尿布疹
婴幼儿阴道炎
小儿肥胖
缺血缺氧性脑病
小儿遗尿
儿童口吃
流行性乙型脑炎
儿童保健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小儿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小儿肌营养不良
小儿贫血
狭颅症
小儿蚕豆病
小儿推拿
Q
宝宝吃奶时一头汗是否正常
A
宝宝吃奶一头汗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特点、环境因素、喂养方式、疾病因素、体质因素等。 1.生理特点:宝宝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单位体重的汗腺数量也较多。在吃奶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力气吸吮,这会使身体产生较多热量,而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就容易通过出汗来散热,所以吃奶时一头汗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环境因素:如果宝宝吃奶时所处环境温度过高、空气不流通或者穿盖过多,会导致身体散热困难,从而引起出汗。比如室内温度在28℃以上,宝宝穿着较厚的衣物吃奶,就很容易满头大汗。 3.喂养方式:喂奶速度过快、奶液温度过高,会让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摄入过多热量,身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就会通过出汗来调节。例如,将奶液加热到40℃以上,快速喂给宝宝,可能会使宝宝出汗。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吃奶时多汗,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类宝宝除了多汗,还可能伴有夜惊、烦躁、方颅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在发热初期或退热过程中,吃奶时也会多汗。 5.体质因素:一些宝宝本身属于多汗体质,即使在正常环境和喂养情况下,也比其他宝宝更容易出汗。这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宝宝吃奶一头汗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由环境、喂养、疾病或体质等因素引起。如果宝宝出汗过多,同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热等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理调整宝宝的穿盖,科学喂养。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8
Q
小孩子喜欢趴着睡觉是什么原因
A
小孩子喜欢趴着睡觉,可能是习惯因素、寻求安全感、肠胃不适、呼吸不畅、疾病影响等。 1.习惯因素:部分孩子在胎儿时期,在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缩姿势。出生后趴着睡觉,会让孩子感觉回到熟悉的环境,久而久之就养成趴着睡的习惯。 2.寻求安全感:趴着睡觉时,身体接触床面面积大,孩子会感觉被包裹着,如同在妈妈怀抱里一样,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睡得更安稳。 3.肠胃不适:当孩子存在消化不良、积食等肠胃问题时,趴着睡能对腹部起到一定压迫作用,缓解腹部不适症状。比如孩子吃多了,肚子胀胀的,趴着睡会让他感觉舒服一些。 4.呼吸不畅:如果孩子鼻腔内有分泌物堵塞,或者腺样体肥大等导致呼吸不畅,趴着睡的姿势有助于打开气道,使呼吸更顺畅。例如,在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孩子趴着睡会觉得呼吸没那么费劲。 5.疾病影响: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喜欢趴着睡,如蛲虫病。夜间蛲虫会爬到肛门周围产卵,引起瘙痒,孩子趴着睡可能会减轻这种不适。 小孩子喜欢趴着睡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孩子趴着睡的同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睡眠中频繁哭闹、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以排除疾病因素。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8
Q
宝宝爱流口水什么原因
A
1、宝宝流口水可能是咽炎或扁桃体炎引起的,咽炎会让宝宝出现流口水的现象,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的问题,病情严重时孩子还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若宝宝流口水伴随着这些现象,那很可能是咽炎引起的。若宝宝如果突然口水增多,要带宝宝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治疗。 2、宝宝口水突然增多可能是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会让宝宝感觉口腔不适,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平时要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让宝宝吃刺激性的食物,否则会加重流口水的问题,宝宝流口水很可能与疾病有关,家长要引起注意。 3、宝宝流口水也可能是患上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会引起口腔不适,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也会出现身体发热的症状,宝宝流口水并且伴有身体不适要警惕疾病,如果只是流口水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伴有其他身体不适,多半是疾病引起的。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6
Q
当孩子总被说个子矮,家长该怎么办?
A
孩子个子矮,家长可从营养补充、睡眠保障、运动锻炼、疾病防治、情绪调节等方面助力孩子长高。 1.营养补充:孩子生长发育需要全面且均衡的营养。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多让孩子摄入牛奶、鸡蛋、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钙是骨骼生长的关键元素,像豆腐、虾皮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同时,也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很好的来源。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乳酸钙、维生素D等药物来补充营养。 2.睡眠保障: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尤其是在深度睡眠状态下。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天应**10小时左右的睡眠,中学生也应**8-9小时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3.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促进孩子长高。像跳绳、篮球、游泳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跳绳能通过跳跃刺激下肢骨骼,篮球运动中的跑跳、伸展等动作有助于全身骨骼的发育,游泳则能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均衡锻炼。建议孩子每周进行至少3-4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4.疾病防治:一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如果发现孩子有生长缓慢、身材矮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5.情绪调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孩子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孩子的身高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家长若想让孩子长高,需从营养、睡眠、运动、疾病防治和情绪调节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若孩子身高问题持续存在或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李冀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025-03-25
上一页
下一页
主页
专业医生
视频科普
语音科普
文章科普
问答科普
疾病百科
医院大全